山西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系列活动于6月10日在太原启动,来自山西的近30个省级以上“非遗”展示项目和近百名传承人亮相活动现场。
据悉,2016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0日是调整后的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西省系列活动在鼓楼食品文化一条街设立主会场,着重开展文化遗产方面的活动,在山西省非遗展示馆、平遥古城、官道巷等地设立分会场,开展自然遗产方面的展演活动。
主会场系列活动时间为6月10日至13日。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主题,展现多个非遗项目,即山西剪纸、木偶皮影及面塑展演;瓷器、砂器等拉坯展演互动;堆锦、刺绣和丝带绣现场表演;山西三大漆器制作工艺;三晋南北唢呐王展演;舞狮、旱船、社火、快板、民歌、戏曲等三晋民俗表演。
在活动现场,平定砂器的制作尤为引人注目。传承人张福林说:“从儿时便跟着父辈学习砂器手艺,只因为砂器对人体没有伤害,是最原始最健康的器皿。从而一直将手艺延续至今,并让子孙继续传承,成为我从事此项工作的最初想法”。
据悉,此次展演活动由山西省文化厅主办、山西工艺美术集团、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和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除主场活动外,山西工艺美术馆将组织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活动,如晋艺大讲堂、“关公主题”皮影木偶戏等。
石韵鸽/文 韩凯波、吕思哲、高志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