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六点零八分的大同
文/李文亮
从单位出来时,夜色已经黑了。抬头看着路边光芒耀眼的路灯,恍惚想起今天已是正月初八。以往在这个时间点,路上早已“车挂轊,人驾肩”了。而今天,曾经熙熙攘攘的魏都大道上,偶尔有几辆汽车匆匆驶过,静悄悄地,似乎谁都不愿打破这奇幻的梦境。这时才真切感受到,我们正在经历一段怎样特殊的历史。
口罩缝隙里冒出的呵气,早已让眼镜一片模糊。好在路上行人也少,凭着感觉就能缓缓前行。这个时节,眼镜可以摘,口罩却是不能摘的。口罩是高尚者的通行证,戴着它,你才可以去超市买菜,去乘坐公共车。今天早上上班走得急,忘了戴口罩,走在街上感觉就像裸奔一样,处处投来惊诧的目光,如同光天化日下冒出一只蝙蝠。那么,多少年来一直象征幸福的蝙蝠,如今却让人闻之色变,这究竟是谁之过?
今天下午在防疫宣传工作群中,看到了空荡荡的华严寺、云龙寺、朝阳宫、纯阳宫……回忆往年游八仙的日子,让人无端想起易安居士的《永遇乐》。
想起了初二那天,打电话摸排武汉返同的大学生们。有一次,电话那头是一位大娘,她耐心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在我挂断电话之前,她说:“大过年的,你们也辛苦了。我也给你们拜年。让咱们都好好的。”那一刻,突然感觉到大同话原是如此亲切。
这是六点零八分的大同,虽然我没有听到食指诗中的“汽笛长鸣”。此刻,办公室的灯还没有熄,还有很多人仍在岗位上默默守候着这座安静的城市。想起了大娘的那句话:“让咱们都好好的”。对,咱们都好好的,我的大同。
作者简介:
李文亮,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大同青年文学社成员。
———————————————————
阅读提示:
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同市文艺工作者广泛关注搜集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白衣天使和各行业相关人员的感人事迹,以文学、音乐、曲艺、摄影、书法、美术、短视频等艺术形式,创作出反映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优秀作品,宣传预防知识,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新型疫情,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战胜疫情的信心。
传播正能量、讴歌真英雄。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奋战一线,谱写着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而以“语言”作为武器的文艺工作者们,则将抗击疫情期间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动人的相守转化成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文艺作品,记录下“逆行者”的身影和前行的力量,为防控疫情做出“文联担当”。
为此,网易山西推出——《文联战疫,大同在行动》,精选其中的优秀作品予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