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铁路运营公司矿山铁路燕子山车站调车工作剪影
燕子山车站,随日月星辰安静的旋转,托起了矿山铁路调车高质量安全发展;同风霜雪雨任性的散落,守护着煤炭外运列车稳固畅安全通道。
同煤铁路运营有限公司矿山铁路燕子山车站是煤炭专用线线最偏远的工作网点之一,地处云冈支线31KM+499米——35KM+587米处,全长4.3公里,站区共有26组道岔,6个股道、1条材料线道。
车站52名干部员工,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班组,24小时“一调三联”轮岗作业,担负着燕子山矿周边10个煤矿运煤专列及工业物质专列的接发、行车,同时担负着煤炭专列的接体、编组、调车任务。
调车作业是本行业里公认的苦差事儿,苦——指长期室外作业,调车作业素有“刺骨”和“暴晒”之称,调车员需要24小时待命、接令,完成整个调车任务,时间漫长,劳动强度之大是路外人们难以想象的。
特别是如果发生未按规定时间停止影响列车进路的调车作业,就会造成相关列车的临时停车,而发生一般D10类违反作业纪律耽误列车正常运行铁路交通事故。
调车作业工作蕴含危险,燕子山车站干部员工在心中都有一本触发安全事故与亲情加经济的“账”,他们认真学习调车作业相关制度、措施、国铁历年发生的各类调车作业安全典型事故案例,结合事故进行讨论、分析,对照案例进行举一反三,查找日常调车作业中的安全隐患,积极为保证调车作业安全建言献策,提升执行调车作业标准化自觉性,保证调车作业过程安全。
——调车长——
燕子山车站甲乙丙丁班的四个调车长平均年龄已经51岁,全部是复转军人。二十岁多来到这里,互为师友,他们共同成长,坚持“多学、多问、多看、多做”,认真学习《技规》、《调标》、《站细》等规章制度,数次现场练习,对站内线路长度、坡度、容车数、作业时间长短等业务积累都深刻脑海,并且练就了“安全规章明、接发列车准、出工正步走、眼观间距准、上手连挂稳”的调车绝活,转眼30年过去了,他们从调车员成为调车长,又是调车骨干,更是车站调车员们的良师益友。
调车作业中,“一调三连”配合十分重要。李幸胜、王红亮、魏先军、杨发都是共产党员、调车长班组组长,他们多年调车配合刊称“天衣无缝”。同时,分别把自己调车工作经验相互传授彼此和所有调车员,并针对调车工作单调枯燥,创建了“小书架、小家居、小食堂、小浴室”,为每班员工方便生活需求。
到目前,四位调车长的共同努力,提高了全面治理调车作业中的安全隐患排查和薄弱环节掌控能力,迄今未发生过因调车失误造成的行车事故,分别连续多次评为矿山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岗位能手”。
——调车员——
甲乙丙丁四个班组,除了车站负责人和其他事务性工作人员之外,共有40多名调车员。他们常说:“虽然辛苦,但也是有“情调”的人,因为能切身感受四季轮回,日出日落,月光星河,欣赏感受不同时段的风景”。这群平均年龄“抵达天命”的调车员们,脸上刻着沧桑,虽不善言辞却荡漾着充实而幸福的笑容,因为知道“小站”赋予了他们“大任”。
一个严冬的午夜,雪花覆盖了铁路线,气温低达零下24度,正在值守的甲班立刻启动扫雪除冰应急预案,调车组人员彻底清理车站咽喉重要道岔积雪。
在风雪严寒中的调车场里,是调车员忙碌不停的身影。他们认真检查扫雪除冰质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突然“扑通”声和“哎呀”声响起——“有人摔倒了!”,调车员们立刻顺声围看。原来是调车员申增文被冰雪滑到了,透过照明灯看见脸上的血迹,只见申增文把棉帽子的两边翻下,用力系紧“扣带”一直说“没事......没事......赶快清理积雪!”。
当回到值班室,申增文发现棉帽子和头发上渗出的血迹粘在一起,感到伤口钻心的疼,其他调车员连忙背扶起他,来到近处医院,两个小时的观察处理,申增文头顶左侧缝了5针,他们回到车站已经是凌晨五点.....其实,像磕磕碰碰的“小伤”,大部分调车员都曾有过,只是他们不惧,不畏,不在乎。
——调车“景”——
在“春风沙、夏日晒、秋阴凉、冬寒冷”的煤海边陲,随时“预警”着恶劣天气情况,还特别容易受冰冻风雪等恶劣天气影响,车站所有在岗人员必须及时做好防范措施。
胸前,调车长作业命令通知单随风作响,接听车站值班员传达调车作业计划,布置工作内容、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甩挂车辆、采取防溜措施、对讲机传来“启动、启动”、“停车、停车”联控用语,他们不停地作业、再作业……
多少通宵达旦,严寒酷暑,调车员们心中只有一钩钩安全调车作业命令。每一个工作日,他们分别至少重复执行调车命令9次,9钩程序,9条固定用语做基本的作业要领,一年就是3285次,30年98550次无失误。
孤独的“小”站,点亮大地灯火,魂系千家万户。调车的“大”任,伴着沉稳而嘹亮的鸣笛声,载入缓缓启动的运煤列车,车轮碰撞着钢轨那“天下无二”独有的轰隆声,是煤海奔腾响起的号角,放飞诠释着矿山铁路调车人的梦想——建设新时代同煤创新、和谐、富强振兴的企业精神。(网易山西 赵江芳 通讯员 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