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名山——狐偃山
登狐偃山
名山空寂静
鲜有访客行
忠义传千秋
今人多不信!
狐偃山位于古交市原相乡、常安乡南部边缘,是古交市与交城县的界山,也是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景区。狐偃山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6公里,两峰屹立,东峰海拔2030米,西峰海拔2202米,中凹如马鞍也叫马鞍山,少阳山。
传说过去山西大部分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山西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是在湖面之上的,比如忻州有系舟山,狐偃山也算一个。是大禹打开灵石口,才空出晋阳湖。狐偃山顶有挂船橛子,似乎能得到印证。
历史上狐偃山确实与名人有关。相传晋文公的外祖父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狐突(?-前637年),姬姓,狐氏,字伯行,突是唐叔虞的后代沦落于狄族的枝属,突有先见之明出仕晋武公。武公之子晋献公娶狐突的女儿生重耳和夷吾,儿子狐偃和狐毛为重耳门下。
晋献公时,有“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杀,狐突的两个外孙,狐季姬生的夷吾,重耳都出逃在外。当宫乱平息,夷吾在 夺取君位,设计害死了世子申生,继而又欲加害于公子重耳,重耳在其外祖父晋大夫狐突的帮助下,与二位舅父狐毛、狐偃及随臣赵衰、介子推等人星夜出逃他乡,在外流亡十九年,受尽了艰辛。后在众臣的支持和秦国的相助下,复国并继承君位,即为之后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然而在复国前,狐突却因拒绝怀公让其召回狐毛、狐偃的要求而被杀。他在临死前痛斥怀公“忠臣事君,有死无二”、“子无二父,臣无二君”的慷慨陈词被后人尊为“教忠不二”的楷模和英雄气节的典范,深得历代统治阶级的拥护和推崇,因此,狐爷山(即狐偃山)遂成为中国“忠”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为了感念狐突的恩德与忠义,晋文公厚葬狐突父子三人于晋阳马鞍山,并改马鞍山为“狐突山”,百姓敬称之为“狐爷山”。晋文公封其墓领地为“国家梁”,意为“国家之栋梁”,因当地方言“国”“郭”同音,且附近郭姓百姓较多,遂成为今天的“郭家梁”。又因为当地方言“爷”与“偃”相同,于是有了现在的“狐偃山”。
图文/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