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采风人员合影 范树珍拍摄
助力脱贫攻坚 文旅振兴
探岳之旅文艺行
编者的话: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全国“两会”精神,是当前全市上下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6月24日,为营造我市“同心同力抓贯彻落实,决战决胜写大同答卷”的浓厚氛围,大同市委宣传部制定了 “脱贫攻坚、文旅宣传、转型项目攻坚” 三大宣传行动方案,大同市文艺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县区、基层, 聚焦重点,以有力有效的宣传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文旅振兴”活动。
全市文艺工作者赴浑源县采风创作活动,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你带来不一样的故事~~
张少华拍摄
无论是极目青藏高原的玉龙盘曲,还是远眺草原牧场的一碧千里,天路就是这样一条路:与白云相对接,与蓝天相辉映。2020年7月6日,全市作家、画家、书法家、摄影家、网络主播、媒体记者等130余人组成创作采风团,走进浑源进行采风活动,踏上了一条与上述风景迥然不同的、横亘于黄土高原上的新天路,这就是揽北宗恒岳之雄奇,携桑干浑河之秀丽的探岳之路——恒山天路。艺术家们先后深入浑源县王庄堡镇王庄堡村、洪水村,青磁窑乡破兑臼村、东葫芦头村,以及千佛岭、莲花山等风景名胜地,登山岭,越沟壑,进乡间,访村民,将画笔、镜头,聚焦于美丽乡村的山山水水,为浑源脱贫攻坚加油,为浑源文旅振兴助力。
主办单位:
大同市文联
浑源县人民政府
大同日报社
大同广播电视台
大同市网信办
承办单位:
浑源县文联
悬空寺假日酒店
▲直通云际的恒山天路 安晋华拍摄
浑源,五岳北宗之拥地。地理独特,历史悠久,气象高格,人文壮美。域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中国传统村落1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两处,省级农业旅游点3处……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珍珠散落,构成全县风光绮丽、气势宏大的山地景观。
▲大同市文联主席张海波(右)和浑源县文联主席杨新儒(左) 安晋华拍摄
▲恒山天路周边的村庄 牛志刚拍摄
然而多年来,受交通阻塞之困扰,浑源的旅游优势始终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没有交通之便利,舜帝巡狩之地,西衔雁门、东延燕云的108峰,就只能是地理课本;没有交通之便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朝圣祭奠的恒山,就只能是过往烟云;没有交通之便利,孙膑寨、庞涓岭、管仲沟等春秋名人的隐居地,就只能继续隐居;没有交通之便利,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游历吟咏的恒山,就只能是诗里的画景;没有交通之便利,千年茶马古道、莲花山、洪门古寺、云峰寺及一系列古代人文胜迹,就只能是深山里的荒废遗址;没有交通之便利,太上老君炼丹炉、千佛宝塔、李峪六郎城、穆桂英点将台等历史传说,就只能是传说的历史;没有交通之便利,龙山山脊与官儿乡、千佛岭乡上桦岭连接的赵国长城,从龙蓬峪磁窑口古关经大川岭、西泥沟、正沟、乱窝铺,与上桦岭、老君殿、千佛岭连接的明长城的双长城奇观,就只能是形如墙壁的两道土痕。
▲探岳之旅路线图 范树珍拍摄
2016年11月,浑源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2019年开春,县委县政府决定,一定要下大力气,借势全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机遇期,以核心景区为支撑,推出以乡村旅游为主题,拓展壮大文旅生态,加快培育文旅产业经济,呵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努力创建“景城一体、景文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于是,绵延88公里,经东坊城、青磁窑、千佛岭、王庄堡4个乡镇25个村庄,涉龙山森林公园、大川岭景区、千佛岭景区、刁王沟清水度假区、汤头温泉度假区的5个景区的“恒山天路”探岳之旅,震撼问世!
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岳上,逶迤凿山,迤逦开路,这是何等具有开拓精神的大手笔!
▲恒山天路周边的景色 李文媛拍摄
浑源囿于地理环境的局限,在全域旅游上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十分来之不易。为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优做强文旅产业的要求,积极探索文旅振兴,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大同市文联号召各协会的艺术家,为推动乡村文化旅游活起来、火起来、兴起来,奉献艺术才华,贡献德慧才智,在浑源县组织了这次别开生面的采风活动。
▲浑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启忠(左二)和浑源县政府副县长赵开成(左三) 石进军拍摄
▲王庄堡村全景 李毅拍摄
采风团第一站,是恒山天路东南端的王庄堡。这座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商贸古集镇,有“堡国”之称誉,曾经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是方圆数十里的商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一进堡门,曾经的繁华景象就好像迎面扑来,店铺林立,人流纷纭,斑驳陆离的南堡门建筑,至今仍矗立着东堡墙的遗迹,以及旧戏台和奶奶庙的碑文,似乎在诉说着昔日辉煌的岁月。厚重的历史文物,自然是摄影家们的焦点和画家们的笔触。而作家们所关注的无疑是历史传说和“堡国”里的人文故事。
▲堡门 冯海拍摄
▲堡墙 贺英拍摄
▲堡国街景 李毅、李文艺、李鸣放拍摄
大红的会标展开,与城堡古朴的青砖灰瓦相映成趣。130多人的采风团在这里留下了第一张合影。
▲洪水村 安晋华、范树珍拍摄
▲村口 李文艺拍摄
移步洪水村,热情的村民纷纷围观上来,和艺术家们亲切交谈,互动拍照。最生动的场面,是为村民画像的情景。里三层外三层,村民们争相目睹,还禁不住夸赞:“像,真像!”
▲洪水村光伏扶贫项目 范树珍、曲振国拍摄
洪水村,一听名字似乎就能窥见其历史。是的,1939年,该村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把全村的民宅建筑、农田设施全部冲垮,村民们只能在附近山上挖窑洞居住,直到80年代,村民们陆续搬出窑洞,建起了现在的洪水村。2018年起,村里修筑起了长500米、宽4米、高3米的护村大坝,得以安居,如今大坝已成为村里的一处旅游景点。洪水村有着自然灾害频发、可耕地稀少、土质贫瘠、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不良因素,让村民们世代背负着贫困。脱贫攻坚以来,村两委干部在交通银行的大力帮扶下,通过改变生产结构、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业链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村民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增收致富,让洪水村有了“三”大变化。
▲书画家写生 图片由采风团提供
一是泥水路变水泥路,村里、院里、屋里再也不粘泥。二是旱地变水浇地,种地随时都有“及时雨”。三是小树叶变成大钞票 ,在山上摘叶子也能增收。依托当地植物药材“文冠果”优势, 在帮扶单位交通银行的帮助下,洪水村研发文冠果茶,仅采摘这一道工序就带动洪水村及周边20余人实现收益3万余元。回溯历史,很多艺术家都感慨不已。新生活,好日子,来之不易,当珍惜再珍惜!
▲破兑臼村 安晋华拍摄
破兑臼村,地处恒山西南二十公里恒山山脉的深处,天路南线的中部。一下车,艺术家们便急于寻求名称的由来。向导介绍,破兑臼的村名源于何年何月,没有史料记载,但破兑臼村有居民的历史,应该追溯到春秋战国,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村南山梁上的一段土长城,因为修长城必须有人,有人便有村落的聚成。
安晋华拍摄
▲破兑臼村村景 雷宝东、刘海军、李长海、曲振国拍摄
至于兑臼,当是碓臼之误称。碓臼,远古农耕时代的一种生活用具,分碓窝和碓锥两部分:碓窝是在一块平整大青石中间雕凿岀的圆窝;碓锥则是由青石或坚硬的木棒制成的长圆柱体。其功用是用来舂米或杂粮、面粉。每逢年关佳节,碓臼就被派上大用场,届时,家家户户“咚咚咚咚”的舂米之声就不绝于耳。碓臼,多属共有财产,一个自然村一个碓臼。后来有了碾子,碓臼就退岀了历史舞台。至于为什么前边加了一个“破”字,是这个地方的神秘,更是艺术家们的好奇。
▲恒山特产 图片由采风团提供
破兑臼,村子不小,为此,设计者特把它作为恒山天路的中转站。累了可以在这儿歇脚,也可以进农家乐品尝美食。别忘了,油炸糕、炒块垒等农家饭做得极其地道。山涧,溪水潺潺;涧边,草木茵茵。驻村扶贫干部筹措资金八十万元为村子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又筹措资金三十万元改建成“农家乐”、“探岳之旅旅游服务中心”。目前,破兑臼村已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整齐的村委楼、漂亮的农家小院、雅致的农家乐、文化大院、小型农业产业园,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这里,各类农副产品琳琅满目,60个展位整齐排列,供游客挑选。100个停车位,也足以接待大型旅游团。
▲东葫芦头村 安晋华拍摄
除了破兑臼村,周边英沟村、东葫芦头村等天路路经之地,都建了亭台水榭,供游客小憩。
▲山景 张湛滨拍摄
“累了歇歇,饿了有饭”,这也是老乡们接待游客们时的知心话。最让艺术家们动心的是山岭两侧的栈道,攀援上去,远山的风景便一览无余,无边的绿浪随山形蜿蜒起伏,一派气象合一、众景和谐的盎然生机。一位摄影家说:原来老想着到那些耳熟能详的著名景区取景,没想到我们大同的浑源也有这么好的风光奇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位到过欧洲旅游的作家也不禁感慨:这绿,一点也不逊色瑞士的天然景致。
▲千佛岭 陈荣烨、刘海军拍摄
千佛岭、莲花山,单就这名字,就足以让艺术家们心驰神往了。千佛岭,位于天路南端距浑源县城30公里处。如果不是身处北国的确切定位,其雾绕千岭之柔美景象,很让人误以为是进入了南国腹地,无怪乎有着“塞外小黄山”的雅称。放眼望去,形如华山仙人掌的南峰,环抱孙膑寨、庞涓岭的北峰,尖石高耸犹如泰山玉皇顶的北峰,比肩而立,一幕千岩争奇,万壑竞秀的壮美图景。艺术家们被这里的古树参天、溪流飞瀑所吸引,更为吐翠滴玉、花香鸟鸣的世外桃源所共鸣。岭上曾有三处规模宏大的佛家寺院——千佛寺、碧峰寺、板方寺,这三处寺院在明清时期就被列于“浑源州十大寺”之列,可见这里不仅自然景色宜人,文化内涵也十分浑厚。
走出千佛岭,跨过小石桥,进入群山环抱、巨石叠生的雕窝沟,这里便是莲花山的所在地了。当地人称“刁王沟”,但很多艺术家认为“雕窝沟”之称较为符合文字常理。沿海藏寺西侧山梁攀爬而上,经过幽洞怪石和一片原始森林,就是山顶。举目望去,以莲花山为中心,周边千佛岭、碧峰寺、板方寺、海藏寺、洪门寺、西河口长城、王庄堡古城、汤头温泉等景致尽收眼底。莲花山位于杏庄村西,以其独特而形如莲花山的石头阵而闻名。而东边的莲花峰,恰如一位婀娜多姿、盘坐在周围象展开荷叶的群山中的青莲少女,“蜕埃壗立,净明奇丽,为岳之一胜也”。
▲莲花山 张湛滨、铁铁拍摄
山窝中,聚集着几十处废弃的民居,颇显默然肃静。但远处,仍看见寥寥村民,一边放牧,一边担负森林防火的工作任务。这里依旧是摄影家们的天堂,长枪短炮,依次排开。这里亦是画家们的福地,满目青绿,尤为适合油画和水彩画的形式表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想必是作家们感同身受的咏怀。
▲山色 陈荣烨拍摄
▲浑源县委副书记、县长高莹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牛志刚
▲浑源县政通旅游集团、悬空寺假日酒店董事长李政
▲篝火晚会 范树珍、铁铁等拍摄
夜幕降临,采风团回到了县城西的悬空寺假日酒店,篝火晚会也就开始了。音乐家们一展歌喉,其旋律起伏,若浑河流泻,九曲回折,意韵悠长,在悬空寺下婉转回荡。《我在大同等你来》《亲吻祖国》《阳光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幸福中国一起走》《节日欢歌》,一歌未平,一歌又起,唱响北岳,萦绕浑州。
7日一早,悬空寺假日大酒店外草坪空地,十几张方桌一字排开,作为本次采风活动的压轴大戏,书法家们挥毫泼墨,登台献艺。
高莹县长亲临现场布置了作业,希望艺术家们除自选创作内容外,能够留下“恒久北岳,厚道浑源”的八字墨宝,为浑源的对外宣传摇旗呐喊。书法大家胡金来说,“恒久北岳,厚道浑源”这八个字真是好,俯仰之间,浑源人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精神写照就跃然于眼前。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颉林,山西作协《黄河》杂志社原主编、著名作家张发,《语文报》社原社长、书法理论家靳保太,《语文报》原副社长、著名书法家赵建功也应邀前来泼墨助兴。
悬空飞阁,气凌北岳之樽;浑水朱华,光照恒川之笔。福光宝地与墨韵浸漫所融合的意境,定格于方寸之间,其跃动的勃勃生气,以及艺术家们的笔墨深意也贯乎其中。
恒山天路,如一条蛟龙,盘踞于北岳之颠。她高耸云端,俯瞰长城,把恒山山脉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社会之美、生态之美联为一体,给人以无限的审美享受。空山新雨,清泉畅流,生发“凌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愉悦感再自然不过。
探岳之旅,采风巡礼,艺术家们深知,脱贫攻坚和文旅振兴还任重道远,他们愿意将他们的艺术才华和这条路联袂一体,共同缔写辉煌灿烂。
田瑞、杨慧宇、冯海等提供
▲部分美术家合影 马廷鸿拍摄
▲部分摄影家合影 陈荣烨拍摄
作者简介
文字作者:
冯海,笔名何素、初然,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图片作者:
牛志刚 张湛滨 李鸣放 李 毅
冯 海 安晋华 石进军 李文媛
陈荣烨 范树珍 雷宝东 李文艺
李长海 刘海军 贺 英 曲振国
田 瑞 铁 铁 杨慧宇 张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