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金黄逐渐成了主调,大自然在悄悄变幻着颜色。
仿佛要映衬出这个时节的旋律,当采风团走进伍姓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时,湖水超乎平静,连带着芦苇丛也受到感染,乖巧的没有丝毫摇曳。
镜子般的湖面,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在远处连成一体,空中不时有鸟儿飞过,好一幅水天一色的水彩油画,美不胜收。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伍姓湖,源于舜帝后裔五大姓氏,因虞、姚、陈、胡、田五个姓氏居于湖边而得名,是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代文人墨客歌咏伍姓湖的诗文颇多。
唐代曾有13位诗人在著作中赞美过伍姓湖美景。蒲州“元代八景”中就有伍姓鱼景。据明旧志载:“湖傍昔多楼台,居人环绕,每夏荷花尽发,澜若霞景,杂以绿萍红蓼,渔人罟师,水凫沙鹭,疑乃间作,风浴相翔,致为胜观。”水经注云:“湖解桑泉,带刳首,面中条空浮翠函,景象多有。”明杨博《五老歌》载:“晓披五老峰上云,晚钓伍姓湖中鲤”。
伍姓湖紧邻永济市区,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约5.9公里,是华北半干旱地区罕见的一处大型天然淡水湖泊,也是山西省最大的天然淡水内陆湖,同时还是运城盆地内涑水河、姚遥渠、弯弯河及中条山沿山排洪沟道的调蓄湖。
湖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以鸟类资源最为丰富,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天鹅、猫头鹰、灰鹤、田鸡、鸳鸯、雀鹰等10余种,中国保护候鸟草鹭、黑雁、赤麻鸭、雨燕、太平乌等30余种。在湖的浅水区和沼泽地,还生长着大量野生植物,有大面积芦苇、马蔺、蒿类及个别珍贵的野生植物。作为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早在2001年就被确定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2017年,围绕“东部滨湖医养圈”的城市发展布局,永济市紧扣“生态保护+综合治理”主题,按照“寻方向、重保护、巧恢复、谋发展”总体思路,定位伍姓湖湿地为城郊湿地公园,在湿地的修复治理上,先后投入1.5亿元,从湿地大门、护坡、管涵建设、绿植培育、修建围栏、拆除破旧建筑、清除垃圾以及污水治理等方面逐步恢复湿地的原本生态。同时,将历代文人墨客歌颂伍姓湖的诗文刻碑于主要位置,彰显伍姓湖的深厚文化内涵。
随着伍姓湖修复和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伍姓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2019年,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天鹅来到伍姓湖栖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今年3月份,伍姓湖湖水COD平均值由2019年的150下降到现在的82,氨氮含量(1.8)和总磷(0.4)也有所下降,水质明显改善,成为“华北半干旱地区生态休闲、湿地康养新地标”。(网易山西 李恒灵 责编 丁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