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中国梦·黄河情”山西行采风活动的第二日,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正式投产下线。
此次投产下线的大运新能源项目,涵盖纯电动SUV、MPV等六大系列乘用车产品,产品定位高端,整车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可靠耐久及底盘性能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这一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万辆纯电动商用车和1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能力,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36亿元以上、年利税12.5亿元以上的目标。同时,还可吸引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施等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优势企业投资建厂,形成1:3以上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
资料显示,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拥有全系列汽车生产资质,旗下拥有运城重卡、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十堰中卡生产基地,成都轻卡生产基地以及广州皮卡生产线。
该公司在发展的十多年间,历经摩托车制造、汽车销售、传统汽车制造,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一直紧跟国家政策指引,聚焦市场发展需求,勇于突破自己,积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十年来,大运汽车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制定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创新战略部署,先后开发了燃油类、燃气类卡车及新能源卡车、客车、乘用车等产品,累计获得各项授权技术专利1400余项。
特别是,率先在全省拥有了新能源实验室,在纯电动汽车整车集成匹配设计、整车控制器方面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和整车匹配开发的能力,形成了完整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汽车产品链,在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竞争优势。
“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众多光环下是企业的不懈奋进,使得大运汽车产销量持续位列行业前十,成为中国民营商用卡车企业的领军代表,并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多项荣誉称号。
在这其中,是大运汽车的理念,即坚持走智能制造之路,以智能制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持续提升订单快速交付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产业转型升级。
从2012年开始,大运汽车公司不断对原有生产设备进行技改,积极采用自动化装备和智能制造技术,实现智能制造设备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高度融合。同时,引入世界领先的自动化设备,实现了软硬件兼顾的完善智能制造系统。目前该公司已在各生产线配备了70余台工业机器人。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大运汽车公司关键设备智能化率达到60%以上,制造过程的数控化度达到50%以上,高效集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应用于企业管理、研发、生产、供应、销售和服务等方面,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人员减少30%以上,产品合格率提升20%,能源利用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
创新没有止境。大运汽车“5G+智慧工厂”已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23年6月完工。该项目的核心是IT基础设施,即中心机房及一级设备与二级控制层建设,智能仓储建设以及与上层信息系统对接,打造以精益透明、卓越绩效为目标的智慧工厂。
该项目的信息化基础架构设计与实施范围,覆盖了产销所有环节,不仅可以实现研发、生产、采购、销售、服务等各业务流程高效协同,还可以实现车间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化、生产透明化、监控实时化、流程协同化、过程无纸化、决策智能化,形成信息流动自动化、数据高度共享的一体化智能生产管控平台。
更重要的是,通过5G+智能制造两项技术,大运公司可以充分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利用电信互联网骨干网络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新基建”国家战略,按照“共建、共享、共创”的思路构建大运汽车5G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借助信息化技术打通企业各流程,实现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助力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大幅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目前,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继续围绕山西省委提出的“四为四高两同步”重大发展思路,加快对规划年产2万辆纯电动轻型客车和10万辆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扩建项目的建设。(网易山西 李恒灵 责编 丁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