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苹果,闻名天下,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名果”,并成功入选欧盟保护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单,从黄河岸边远销至港澳乃至走出国门,进入欧盟高端市场。
9月20日,“中国梦·黄河情”山西行活动采风团来到位于黄河岸畔的吉县东城乡,对这一闻名海内外的名果一探究竟。
吉县,地处吕梁山区、黄河岸边,被国家农业部果树专家评为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种植苹果拥有纬度最适宜、海拔最适宜、土壤最适宜、温差最适宜、光照最适宜、空气质量最适宜,“六个最适宜"成就了吉县苹果好看、好吃、好存的"三好”特点。
产业兴旺,则民富县强。为强力推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过去几年间,吉县主要围绕“建体系、强保障、兴产业、强品牌”的工作措施,扎实做大做优做强吉县苹果品牌。特别是在产业管理模式上狠下功夫,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智慧果业建设。
2019年,吉县积极开展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对接,院县联合,共同建立吉县苹果试验示范站,并打造智慧果园大数据平台,既服务试验站指导生产,又支撑质量原产地追溯,助力吉县苹果品牌营销。
到今年,吉县苹果产业继续积极优化管理模式,运用苹果家政式全生产链托管模式,有效解决了果业生产中“干不了、干不成、干不好”的现实问题,在全县1万余亩的生产托管果园中,覆盖建档立卡户374户2000余亩,并与建档立卡果农利益联结紧密,扶贫带贫成效凸显,为苹果产业发展、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扎稳了坚实根基。
为了给苹果插上腾飞的“翅膀”,吉县苹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依托吉县苹果试验示范站和苹果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初步搭建起了全县“5G+智慧果业”框架,实现了二次升级。
在此基础上,吉县苹果将逐步完成全产业链相关数据接入,构建吉县智慧“果业大数据”体系,聚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提供苹果科学精准的产前、产中、产后智能服务,助力“智慧果业”战略实施。
据了解,近年来,吉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四化四统一"的果业发展思路,持续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升级,使全县苹果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撑产业。同时,从生产到营销,从品质提升到品牌打造,从基地建设到科技支撑,从技术服务到平台搭建一以贯之,持续推进吉县苹果高质量发展,趟出一条适合吉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目前,吉县苹果面积稳定在28万亩,总产量达到了20余万吨,产值达到了10亿元,果农人均果品收入上万元,是全省唯一依托苹果产业成功带动2.3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下一步,吉县将进一步拓展市场,特别是走上高端平台,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建设直销、代销、连锁销售窗口及吉县苹果形象体验店,大力发展“互联网+”的电商销售模式,并加快出口基地认证,扩大海外市场。(网易山西 李恒灵 责编 丁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