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小味甘营养全,老少皆宜独占先;淘尽沧海沙中见,帝王将相也垂涎”说的就是阳曲小米。
阳曲小米色泽金黄,颗粒圆润,味道香甜,营养丰富,做成米粥、稀饭口感筋道润滑,制成面粉可蒸制种种食品,尤宜老人、小孩、孕妇食用 ,故而民间也有 “阳曲小米最养人”的说法。
阳曲县史称“三晋首邑”,种植谷子历史悠久,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 ,有“谷乡”之称。2009年8月,经国家农业部门检测,其富含人体所需的5种维生素高于其他地方同类产品,2011年就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阳曲小米为全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极大地提升了阳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在“十三五”期间,阳曲县是如何以小米产业为主导,逐步推进脱贫攻坚的。
12月7日的宣传周活动上,阳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侯爱荣介绍,早在“十三五”伊始,阳曲县就确定了以“小米挂帅”,并由县供销合作社牵头,来实施电商扶贫,逐渐做出了大文章。
“从2016年开始,我们一直在陆续推进。先打造了一个‘首邑田园’的县域公共品牌,然后又推出了一系列优质农产品。其中,以优质杂粮为主,其他的干果为辅。通过各种线上和线下,在省市乃至全国推介和宣传。”
在这期间,阳曲县将培养优质农产品和贫困户相结合,在全县将农业种植结构从过去的以玉米为主调整为以小米为主。通过几年的倾力打造,小米的价格从当初的每斤4.5元,涨到了现在的每斤7.5元。“这对老百姓来说很有吸引力,所以小米的价位起来以后,老百姓就争先恐后去种植了。”
随着全县种植小米形势的一片向好,阳曲县及时出台了补贴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加上国家对贫困户的免息小额贷款政策,极大地推进了脱贫攻坚的进度。“这样一来,凡是种小米的贫困户,除享受国家补贴外,县里对他们再进行每亩二十五块钱的补贴,充分调动起老百姓的积极性。”侯爱荣说。
而后,主要通过县供销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为领军,连接各乡镇的小米种植企业、合作社,再由后者与农户实行连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一条龙”式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小米的价格逐年攀高,直接刺激了阳曲县小米种植的蓬勃发展。
其中,尤其以阳曲县清风良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个省级示范扶贫合作社为龙头,在小米扶贫的过程中,采取对贫困户用工建档立卡、免费耕收、承包农用地、免费帮销几个主要方式,助力贫困户脱贫。
“这几个环节,无论是哪个,都可以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大家不仅可以在务工、农用地转租上有了额外收入,还可以免费实现耕种和产品销售,一举多得。”侯爱荣说。
产业的良性发展,使得阳曲全县的小米种植逐渐形成了规模。对此,阳曲县对清风良业合作社予以了大力的扶持,尤其在线上线下的销售。其中,市县的一百多个帮扶单位每年从合作社进行小米批发。同时,帮助合作社在全省进行产品展览、展销,甚至还到北上广等地宣传。目前,阳曲小米已经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在许多地方的大型超市、机场、车站等场所,皆可以看到阳曲小米。
这也意味着阳曲县的扶贫、脱贫取得了重要成就。侯爱荣表示,阳曲县的脱贫攻坚主要是在杂粮种植,水果、干果经济林,旱地蔬菜几方面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以及政策兜底等。其中,小米种植产业是最突出、也是抓得最成功的一项,自2017年实现全省首批脱贫摘帽以来,阳曲全县人均收入保持在了一万多元以上。
但是,是不是脱贫就等于万事大吉。当然是否定的。“这是我们的新起点,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继续进一步巩固拓展扶贫成果,并进一步落实。”
如何落实,怎样落实。侯爱荣说,对此,阳曲县实行了“四个不摘”的后续政策,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资金,摘帽不摘帮扶。也就是说,在“十四五”期间,在责任落实上、项目资金扶持上、全社会帮扶力量上,阳曲县将一如既往保持政策不变。
“现在只是脱了贫,但我们要继续巩固至少五年,并保持贫困户原有享受的政策不变,让大家的生活再提高一个档次,确保他们和非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看齐。”
下一步,阳曲县还将对一部分相对收入比较低的“监测户”、“边缘户”等收入不高、有可能致贫的人群予以重点跟踪关照,并给予各类倾斜帮扶政策,确保不会有人致贫,不要有人返贫。(网易山西 白金 赵江芳 丁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