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烟锅
顾必龙
添一锅烟草,就添足了大地精气
与火镰碰撞出来的洪荒之火,对接
隔一杆锈斑的烟竿,中心早通透了岁月
咬合烟嘴的青铜器,吸穿一生冷暖
人间烟火在铜锅里明灭,不做天地祭祀
只为随烟吐出劳作者心中的河流与大山
烟行风势,有孤独游走,有思绪万千
烟锅里一腔智慧浓烈,通心窍千回百转
烟锅尺短,丈量过朝代千载距离
媒妁道具,北人御寒,饭后资以健谈
旱烟锅承接了太久的人文气息与厚重
闻过烟锅的烟气便闻到了祖辈父老
抚摸烟锅子,今人承载不动过去的浓重
那一杆藏满灵魂与思考的灵物,不善言语
却道尽了前世今生掩不去的辛酸苦辣
2020.12.10晚,应乡党之约写老烟锅子
必龙写的诗好,从生活中来,接地气。小时候记的村里人种的多是小叶烟,抽的多是小叶烟。小叶烟晒干,用碾子碾碎,再把烟籽炒了碾碎参进烟叶里,小叶烟就制成了,装在一个小布袋里,插着烟锅,别在腰上,随身携带,想起来就抽一锅。还有就是抽水烟,也比较多,小叶烟和水烟都劲大,水烟烟丝细长。抽烟的人对烟的爱好,如同吃饭一样,每天都离不开。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可见抽烟的爽。那时,人们不懂烟的危害,主要是辛勤劳作的人们解乏的一种办法,抽烟能提神吧,父辈们的所爱,就是抽烟了。到后来,小叶烟和烟锅不见了,年青一代都抽纸烟了。(赵宏富)
顾必龙,中国诗歌学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陕西喜秦戏曲研究会秘书长、长安柳青文化研究会会员、长安作协会员、西咸新区作协会员、末央作协理事、陕西文化网特约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