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桌上,有一本已经被翻到破旧的专业书籍,旁边是一摞还没来得及看的监测报告。靠背的立柜里,摆放着一把褶皱的雨伞,还有几桶没拆封的方便面和干馍片,一切都井然有序。
照片记录了崔凤鸣生前的工作情景,也将时光带回到过去。崔凤鸣,曾担任晋城市生态环境局泽州分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平日里,他总是忙着与工作有关的一切,风吹日晒更是常事。
就在殉职的前几天,他仍然忍着自认为是“胃疼”的小毛病,牺牲周末时间忘我工作,可敬,可叹。
平时,崔凤鸣常说,他人生最幸运的就是从未离开过为之奋斗的环保事业,要用生命守护好晋城的这片绿水蓝天。曾有新同事对此不以为然,但很快就认识到什么叫责任,因为崔凤鸣一投入工作,就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
2019年底,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分局上下忙得团团转。为此,崔凤鸣经常和同事们下乡了解具体情况。天寒地冻,冷风肆虐,一天忙碌下来,大家都想尽快回家歇息,可崔凤鸣心中却还惦记着帮扶的贫困户,并专门去看望。
等回到单位,天色已晚,但他并没回家,而是拿出抽屉里的干馍片继续加班。有同事不解,问他为何如此拼命,崔凤鸣边吃边笑:今日工作今日毕,千万莫拖到明天。既是态度,也是哲理,品来回味良久。
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全国隔离,企业停工,崔凤鸣却依然没有闲着。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干脆把单位电脑搬回家工作,对照排污许可证和企业自行监测方案,一项一项审核。
责任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一丝不苟的态度。曾经,面对企业为应付监测耍“小聪明”,企图蒙混过关,崔凤鸣凭着经验很快就找到了问题,并反复确定,让大家佩服不已。
在大家眼中,没有他搞不定的工作。正是如此,从普通工作人员到技术骨干,再到成长为一名理论水平高、专业素质强的科室负责人,崔凤鸣在从事环保事业的24年间,从未出现任何差错,原因很简单,就是高度认真。
崔凤鸣生前最后一项完成的工作,是泽州县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黑臭水体排查。那段时间他连续赶赴30多个村子,对生活污水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白天在现场,晚上做汇总,极尽负责。
加班时,胃疼的毛病犯了,他也依然坚守在岗位上,高标准画出了水环境质量现状和黑臭水体现状调查图,为泽州县的人居环境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
事实上,工作严肃认真的崔凤鸣,也有平易近人的一面。作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少年轻同事都喜欢找他交流工作,而他不仅能指出问题,还总是不厌其烦,一项一项剖析讲解,成为同事们眼中的工作领路人。
过往历历在目。曾经一起熬过最深的夜,一起翻过最绿的山,一起趟过清澈的河,却突然有一天不辞而别。这种告别方式,令人实在不愿过多回忆,唯有牢记教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用担当和责任守护好绿水蓝天,守护好生态事业。
蓝天白云终可期,誓言生命守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