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凝聚着山西和广西两地学者多年心血的大型地方文献总集——《清至民国山西杂字文献集刊》(20卷本)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新书发布会暨出版座谈会于4月22日在太原举行。来自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梧州学院等单位和省内部分高校、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20余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清至民国山西杂字文献集刊》(20卷本)是省社科院(中心)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课题“山西民间杂字文献整理、数据库建设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新书发布会上,嘉宾代表共同为新书揭幕。发布会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文献整理和出版团队人员对该集刊的出版价值、学术意义,以及今后进一步如何做好数据库建设和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山西杂字是广泛流传于我省民间的识字读物,主要为基层民众日常生活用字所需而编写,具有浓厚的山西地域特色。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山西杂字正面临湮灭失传的危险。该集刊收录山西杂字系列读物261种,目的是抢救和保护这类濒危的珍稀文献,并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该集刊的出版对于挖掘和保护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网易山西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