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新编历史剧《名疏记》
山西省晋剧院创排的新编历史剧《名疏记》上演已经很久,这才有时间把它整理出来。这是一部不错的古装戏,上演时受到观众好评。
孙嘉淦是山西兴县人,大清名臣,历经康雍乾三朝,以敢言直谏而闻名,他的主要成就是曾上《三习一弊疏》,被誉为大清“奏议第一”。这也是《名疏记》的由来。把这样的人搬上舞台还是第一次。可以就此人此戏探讨几个问题:
新编历史剧的现代性
历史剧是不是有现代性?著名剧作家郭启宏说过:每个新编戏都有现代性,不然和现代毫无关联,写它做什么。而我们这些年忽略或者被忽略这一点,被迫认为现代戏就是现代性。实际上,太多的现代戏根本没有现代性,只是讲了一个现代故事,还是逻辑和表述都有问题的故事,且是不适合现代戏的现代故事。曾经有些现代戏,除了留下脍炙人口的唱段外,其他便不可谈了,好多好人好事、行业戏、地方名人,很快就束之高阁,说起来其实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我问过很多演员,其实他们愿意演古装戏。这也是现实。
回到这部戏里,虽然它是一部历史剧、古装戏,但是很有现代性。
首先,尊重事实,还是听从谗言媚言,这是一念之间。戏中,乾隆帝听信媚言,差点铸成大错。所以,是不是能尊重事实,不听谗言媚言,就在一念之间,这一念,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地域变化以及人的生存,这是现实提出的问题。领导是这样,一般老百姓不存在这个问题吗?是存在的。与人相处,看重事实,还是只听好话?好话人人爱听,那么它有利于你的成长或生存吗?大到工作处事,小到个人交友,都需要思考,具体到戏曲演员,我们怎么做?是听别人夸你是青年艺术家?还是真能从事实出发,去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辛苦练功,努力做到文武兼备,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每个人都可以去参照的。
其次,个人与国家、民众的关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话流传千年,已成定论。个人与国家、人民与社稷之间如何取舍,我们悠长的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戏中,两类官员,一类如孙嘉淦,他实地考察水利,做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一类官员是站在他对立面的谗臣,侵吞救灾款,制造假象迷惑皇帝,他们的取舍正是孟子的话的正反两方。我们这些年有了一个误区,当然是受西方思潮影响,认为个人为重,大节面前应该选择个人利益。那么,人人都这么想,我们的历史长河又怎么能到了今天。人人都这么想,日军侵略,我们早亡国了。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需要正确引导,在新时代,就是要引导观众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水利河道的修复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处在自然中,水患古已有之,所以,我们有了大禹治水的传说,西方有诺亚方舟入《圣经》。剧中,孙嘉淦奉命管理直隶水务,整修了永定河,京城城郊水利无后顾之忧。水利伴随着我们漫长的文明史。我们要做好水利工作,才能惠及民生。2020年南方大雨,有个故事讲到江西赣州宋代城墙的排水系统依然发挥作用,给我们很大启示。多地灾情需要引起思考,古代治水经验和智慧值得我们今人借鉴,孙嘉淦这样的治水名臣值得尊敬。
这是我能想到的现代性,这样来讲,这个戏很有价值。
弥足珍贵的“回归”
青训班回归。在我们山西戏曲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每一地都有一个青训班或青年团,这些青年团或青训班,培养了各剧种的优秀人才,这些人至今活跃在舞台上,或者从事教学为我们培养人才,我们的戏曲至今还吃着那些年的老本。当年山西省晋剧院就叫青训班,那一届青年人在晋剧院的大环境下,排出了许多好戏,比如说《富贵图》。多年后,晋剧院经过整合,有了今天《名疏记》这样的年轻阵容,方向是对的,这些年轻人将是未来舞台的中流砥柱。
传统戏回归。2019年上海艺术节上,几乎是清一色的现代戏,看得人直呼痛苦。我们的传统戏在历史上几多辗转,几禁几放,终归大家有一个意识,认为传统戏是丢不掉的,也是不能丢掉的,看了太多现代戏,传统戏总算回归了,但愿当年定下的“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的三并举原则能继续实行下去,不然怎么百花齐放呢?
导演手法的回归。传统戏中的程式才是戏曲本来的样子,被话剧化的导演手法,不是不好,而是总觉得我们的虚拟美没有了。用传统戏喂养出来的程式很好地再应用于新编戏中,这才是对路的。
带出自己的队伍
虽然这一点我已经说过多次,依然还得说。这次除了编剧,其余主创都是我们自己的,这很好。导演、演员、服装、设计、灯光、舞美等都是,这很好。这里要谈到造型设计,我们原本有人才,而这些年全国有个现象,凡排戏,必用某著名造型设计,那全国所有戏都一个风格,这是对的吗?我们这次自己上马,效果也不错啊。我们急需要培养自己的编剧,河南的戏厉害,就在于他们有一批很强的编剧,我们要把这个事列上日程,当然,还要培养自己的作曲家、自己的评论家,才能走到前列,而不是被其他省的剧种落得太远。
讲好山西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他说,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一起,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精神引领和精神动力。随后,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杜学文在《文艺报》发表《用历史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讲到了中国故事的时代性和必要性。当然,山西故事是中国故事的组成部分,也同样有时代性和必要性。
孙嘉淦身上传递着我们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他身上的优秀品格,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一切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提倡的,要以此构建我们的价值体系,在世界变革中,站稳自己的脚跟。因此,我们要讲好山西故事,孙嘉淦就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山西故事的一部分,我们要讲,还要讲好。
这是这部戏的时代意义,相信经过打磨后能走得很远,成为中国故事的主旋律。(网易山西 张敏 张彦 助编 梁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