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乡村叫故乡,郁郁葱葱的山峦,金黄无垠的麦田,布满青苔的石阶,小草野花簇拥的乡间小路,无边的森林与满眼的绿色,湛蓝的天空与漂浮的白云,掩映在一片山峦坡地之中的乡村田野,或清澈,或安宁,或寂静,这些宁静的、生动的、美丽的乡村画面共同构成了心中的那一抹乡愁。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到今年,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同时这也意味着,“三农”工作重点将从集中力量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在店子底村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作为阳曲县南大门的侯村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过去几年间,该乡党政一班人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政治建设为抓手,以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全局,围绕“旅游之乡、葡果侯村”建设方向,紧扣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抓机遇担当作为,勇奉献埋头苦干,认真开展组织落实各项工作。
近年来,侯村乡共投资20万元大力提升全乡经济文化水平。该乡先后建成集文化学习、健身娱乐一体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乡综合文化站,满足了周边群众生活、学习需要;结合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有指向性的更新图书,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学习;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如赵庄村、西黄水村举办的第二届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青龙村第三届农民歌手大赛等。
同时,依托交通优势,侯村乡积极挖掘独特的红色基因、生态基因和古建基因,发展旅游产业。其中包括,发挥店子底村红色文化优势,充分利用红色讲堂、支前餐厅、红色文化广场,以“听支前事、走支前路、吃支前饭、筑支前魂”为主题,打响“支前”牌,全年约5万余人接受红色教育;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全面推进,青龙古镇还荣获了“中国特色创客小镇”称号;支持采摘业、农家庄园、民俗民宿旅游持续发力,推动生态旅游做大做强,并投资150万元建成西万寿等三个村的村级光伏电站项目,为三个村增加约9万元的村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