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泥屯镇2个贫困村摘帽出列。
2017年泥屯镇2个贫困村摘帽出列。
2019年,泥屯镇农民人均收入10317万元,其中,贫困户人口收入8159元。
截止目前,贫困人口减少1356户3185人,未脱贫3户9人,贫困发生率由识别时13.2%降至0.037%,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从这一组组数字中不难看出,泥屯镇的脱贫攻坚之路成效显著。而这,与泥屯镇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是分不开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泥屯镇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对泥屯镇来说,是一项误不起的政治任务、慢不得的民生工程、绕不开的担当事业,也是体现镇、村干部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举。
泥屯镇三面环山,具有背风朝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优势,从2016年开始,泥屯镇紧紧围绕“镇村联建、镇村干部联动、党员与贫困户联手”的思路,在党的扶贫政策帮助下,采取领着干、帮着干、示范干的办法,积极探索实践,在县里扶贫政策支持下,镇党委因粮则粮、因果则果、因畜则畜,多元化发展增收产业,找准增收新路径。
在2016年,泥屯镇引进了万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占地1100亩,总投资1.6亿元,新建31栋温室大棚,全部种植“早黑宝”葡萄,并通过“村委+公司+贫困户+技术”模式,带动松树、戴庄、思西、归朝4个村建成110个大棚和两万七千平米联栋温室,种植的草莓、葡萄、李子、西梅、甜瓜、西瓜,可以实现四季采摘,近几年全镇发展大棚突破5000亩。目前,泥屯镇大棚水果收入达到41万元,从事大棚水果、蔬菜种植的户贫困户人均达到8290元。不仅如此,在大棚葡萄采摘的基础上,泥屯镇还逐步发展了西沟果岭、中兵酥梨、泥屯核桃园等四季采摘园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此曾专题播出过归朝村“四季百亩采摘园”的助脱贫节目,泥屯镇“扶贫”葡萄香飘四方。
大棚水果只是泥屯镇的其中一个项目。事实上,该镇的主导产业是富硒小米,全镇种植面积达2.4万亩,已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为了推广小米,阳曲县主要领导还在阿里巴巴直播平台为阳曲小米代言,借助“农民丰收节”、“回村过年”活动举行农产品展销会,打响了泥屯“白马掌”小米品牌,以“清风良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小杂粮加工产业链,为整个泥屯地区的农产品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销路,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真正让米袋子变钱袋子!2019年全镇谷子产量达到943万斤,收入5650余万元。
另外,泥屯镇还有一个项目——思西村重点养殖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引进建设,注册资本1500万元,由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县里扶贫资金投资255.96万元,村委投入各种帮扶资金120万元,实行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按股分红。项目以蛋鸡养殖为主,养殖区面积5000余平方米,存栏10万蛋鸡,年产鸡蛋约1370吨,鸡肉100吨,此项目通过打工直接带动贫困户16户18人,扶贫资金折股每年为村集体分红11.4万元。与此同时,泥屯镇坚持宜牧则牧,岔上村自主养殖项目以“农户经营+收益分成”的模式、石家庄赟美农牧养猪场“村企共建,带动脱贫”模式、思西大黄牛养殖项目等多个合作社,带动全镇养殖收入达到796.8万元,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300元。
不仅如此,思西村还新建了占地面积约80㎡的电商服务中心,完成“思西小镇”杂粮类目农产品牌设计,通过入驻京东扶贫馆,整合了泥屯小米、酥梨和无公害特色农产品,让全镇农特产品走上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农业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
近年来,围绕脱贫产业全覆盖、收入可持续目标,泥屯镇持续引导群众提升传统的水果种植,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全镇落实政策类帮扶资金1332万元,实施1个产业项目,投入资金579万元,完成易地搬迁261户,初步形成支部推进、乡村落实、企业配合、群众参与、品牌带动、产业支撑的扶贫格局,走出了一条通过党组织牵头、做强增收产业、增强致富能力促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