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支前故事】刘桂英忆抗日战争时期妇女工作
阳曲县是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参战支前,为抵御外来侵略,实现民族解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讲好支前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中国梦想。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阳曲支前故事—刘桂英忆抗日战争时期妇女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冶元村开办了一所抗日小学,学生都是邻村穷苦人家的孩子。校长郝有清,教员有邢实丰、乔安玉学习用的课本是有关抗日的内容,课文的内容是有关送信、过封锁线、查路条、写领条、写收据等等。当时,只有教员有书,学生们没有书,学习条件非常差。如果敌人来了,师生们就到山里去上课,就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们学会了看书、写字,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在当时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党还是这样重视文化学习。
记得有一天,召开全村大会,并听说县长要来参加大会,在开会之前,大家看到一个穿着大襟衣、灰布裤子的人来到会场,都猜测他可能是个马夫,当大会开始时,才知道他就是新来的县长赵希敏同志。在会上,赵县长向大家讲了话,并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指出了我们一定能够胜利,并且动员群众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活动。
会议结束后,村里就成立了民兵组织、妇救会、儿童团。当时刘桂英被选为儿童团团长,副团长是阴二巴(此人在冶元事件中被日本人杀害了)。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民兵和妇救会的妇女们站岗、放哨、查路条。有一次,村里来了个外地人,他说是来看病的,我们觉得可疑,就把他交给了民兵,后来查明是个汉奸,被枪毙了。我们儿童团员经常唱的一首歌是“红樱枪”。歌词大意是:“红樱枪、红樱枪,枪杆红又红,去打小东洋,小东洋横行霸道,想把中国灭亡,不愿意,不愿意,拿起红樱枪,去把他们消灭光。”
1944年初,全区儿童团的团长、副团长被召集在一起开会。会后,进行了考试。考试内容是抗日战争的任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抗日战争的领导人是谁?当时有哪些大事件发生?刘桂英考了第一名,并得了奖品,一枝铅笔和一个小本子。这是刘桂英生平第一次拥有真正的铅笔和用纸订的本子。
后来,组织上送刘桂英到抗日政府办的训练班学习。从此,刘桂英参加了抗日工作,走上了革命道路。当时,训练班是在五区(北小店),学习内容主要是怎样发动群众,怎样组织妇女参加抗日,另外,还学习了抗日的道理。当时,训练班共学习了三个月,学习结束时,县政府的领导来参加了会,郝立功和赵希敏二位同志还讲了话,鼓励大家努力工作,为抗日战争打败日本人多出力。会上,县长为大家唱了“八路军威名震天下”的歌,“八路军的威名震天下,鬼子的胆量一个星星的大,人民武装力量强,吓得鬼子叫爹娘”。
学习结束后,刘桂英分到一区当妇救会主任。记得在李春莲家的院子里召开了妇女会,妇救会组织起妇女,织布纺线。刚开始,妇救会成员是在刘昌成家的院子里干活。一共有两台机子,五个纺车。棉花是由当时的消费社供给。把线纺好后,再送到消费社换棉花。同时我们还把织好的布卖给群众。一块白洋能买到四尺布,这样做也解决了一些群众的困难。那时,给八路军做军鞋,各家都有任务。群众大部分是用妇救会织的布做鞋面。收军鞋时,对地主是比较严的。有一次,安庄村的一个地主在鞋底里掺纸被发现,妇救会罚他做三双鞋,并且保证不掺假。穷人做军鞋是很认真的,有的把最好的布拿出来,而且做的特别好。妇救会把军鞋分了三个等级,一等品2斤重,二等品1斤半,三等品1斤。妇救会的任务还有看护伤员,慰问伤员,进行抗日宣传,还宣传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不能买卖婚姻,婆婆不能压迫媳妇等。妇救会还为军队办粮草、做饭、配合民兵出操、造地雷、敌人来了帮助群众转移。有一次选村长,妇女们在会上唱了一首歌,“杨柳叶青,杨柳叶长,今年要选一个好村长。能吃苦,能耐劳,有前程,有胆量,不选那些滑头儿,不选那些背印子的黑心狼”。可见当时群众的抗日情绪有多高,党的工作做的多好,其实是干部群众一条心,军民上下一条心。
网易山西 白金 赵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