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支前故事】火烧游家寨
阳曲县是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参战支前,为抵御外来侵略,实现民族解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讲好支前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中国梦想。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阳曲支前故事火烧游家寨。
抗日战争时期,在阳曲县东黄水镇有一个村子,叫做游家寨村。游家寨村地形较高,当时日军如果有大的行动,可以及时发现。游家寨村四周沟沟岔岔较多,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因此,抗战时期来,游家寨成了八路军、游击队对日军作战的根据地。而也因此,游家寨成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1944年6月和11月,日军两次火烧游家寨,制造了全村四十四户人家,家家都受害的大灾难。
1944年6月,驻守马坡铁路桥的一小股日军,出发到小汉村和大汉村一带“集粮”,实际上就是抢粮。他们刚走到游家寨外,就被住在游家寨的游击队队员发现,游击队便在村外向他们开枪射击。这股日军出发地不是这里,也没有认真战斗,便向北逃窜。所以,这一仗只打死一个汉奸。可是日军并不甘心,扬言要“血洗”游家寨。游家寨村人便拖儿带女外出避难,投亲靠友住了十多天,不敢回村锄地和收割麦子。村民离开的第二天,驻柏井桥的日军,便进犯游家寨村,抢猪,杀驴,烧房子,还抢收了全村一百多亩小麦。
1944年11月,八路军一个营正在游家寨吃午饭。这时,正好有大盂三畛据点的日本兵“换防”。当三畛的日本兵走到游家寨村口时,在村里吃了饭的八路军一起出动,把三畛村的日本兵打的落荒而逃。三畛村的日军被打跑后,八路军也很快转移。当走到南洛阴村篙子坡上向红沟村方向转移时,又碰上由东黄水据点到柏井大桥“换防”的8个日本兵。说时迟,那时快八路军立即投入战斗,一举将八个日本兵全部消灭。
八路军和游击队在游家寨一年之内袭击了两次日本兵,而且又打了胜仗,这可惹恼了日本兵。驻三畛据点的日本曹长山崎茂,向驻太原的日本总部作了报告。太原日本总部立即下达命令:限游家寨村的村民在三日内全部迁走,如果不走就杀个鸡犬不留。全村村民只好逃到邻村躲避,一直居住了九个多月,直到1945年8月,日本国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才陆续返回驻地。
游家寨的平民百姓逃离出走之后,驻三畛据点的日本兵立即进入游家寨,对全村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把房子烧毁,把窑洞炸毁,连村民们吃用的水井也都填平了。
游家寨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原游家寨村村民代表白大英、游德禄、游万应、游跃付于1993年2月25日,给阳曲县政协送来了一份《阳曲县原游家寨村(日军)损坏财物房窑登记表》,详细记载了全村各家各户被日军烧毁炸毁的房窑及门窗数目和折价情况。总共炸毁窑眼92眼,烧毁瓦房44间。作为受害者的游家寨平民百姓只能立此存照,永远记住日本军国主义者们所欠的这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