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是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参战支前,为抵御外来侵略,实现民族解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讲好支前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中国梦想。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阳曲支前故事第68期:军民奋战反蚕食。
@@VIDEO="http://mobilepics.ws.126.net/W7Jm2HwA1iDyynyXTmiTY80ZkMZYds88%3D%3DHQ8VUDM8.mp3,http://mobilepics.ws.126.net/W7Jm2HwA1iDyynyXTmiTY80ZkMZYds88%3D%3DHQ8VUDM8.mp3"IMG="http://cms-bucket.ws.126.net/2021/0203/78eae585j00qnxxkl000ac000eg009ac.jpg"ALT="军民奋战反蚕食"BROADCAST="in"SIZE=""@@
1946年4月,阎军开始对阳曲县平川地区采取“水漫式”军事进攻,在占据平川及半山区之后,便对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蚕食进攻。仅在东阳曲县就建立据点三十八个,侵占第一、第二区及大盂川的三畛、大盂、南高庄、石岭关、高村和第三区的安塘、马驼等村。
中共东阳曲县委为了打击阎锡山军队的继续蚕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于1946年10月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布置了反蚕食斗争。县区干部深入农村,召开群众大会,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复员军人张茂年找到部队要求重新入伍,扛起枪杆上战场,仅三区一天就有一百二十人参军,各村民兵也纷纷要求发给武器打击敌人。广大群众组织起来,形成村自为战,人自为战的局面,使每次进犯之敌都遭到重挫。
1946年10月,阎军71师212团一个营窜到西阳曲第五区的韩庄、善姑一带抢粮。吕梁军区第18支队组织兵力追击敌人,追到韩庄与敌人展开激战,不到一小时,敌人溃退,仓皇逃窜。这次战斗,俘敌十四人,打死五人,缴获步枪二十支。东阳曲游击大队一中队,于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袭击了驻吉家岗据点的敌人,激战一小时,活捉敌人十名,缴
获步枪九支,子弹三百余发。
在反蚕食斗争中,阳曲军民继续发扬抗日战争中的地雷打击优势,制造了各式各样的地雷打击敌人。造雷和埋雷技术也不断提高,由铁雷发展到敌人工兵无法排除的石雷和杀伤力较大的硫酸雷,并由单雷发展到子母雷、连环雷;由踩雷、拉雷发展到挂雷、锅底雷、暗雷和真假雷。敌人起明雷,暗雷炸;起铁雷,石雷炸;起假雷,真雷炸。一雷爆炸,前后开花,真假难辨,一触即发。炸得敌人束手无策,防不胜防。有一次,阎军39师向东阳曲杨兴沟进犯,民兵们便在阳店到水头二十华里的大路上埋下了大量地雷,使阎军陷入民兵埋设的地雷阵之中,伤亡惨重。入侵东阳曲根据地的阎军68师203团,先后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被地雷炸死炸伤。
1947年1月底,驻下马城的解放军晋绥军区第5旅三个团,一夜急行军一百多华里,赶到阎军驻地沟东、水头时,敌人还未起床,解放军迅速包围敌人,引诱敌人不断疯狂射击,待敌人子弹将要打完时,解放军战士在迫击炮和机枪掩护下,架起云梯,登上炮台,向躲在战壕里的敌人猛烈射击。这次战斗,敌人伤亡十一人,被俘一百人,沟东、水头村人民获得解放。驻守第三区上、下善姑、韩杨五井之敌闻风逃回太原。至此,西阳曲第三、第五区全部解放。(来源:阳曲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