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登梅迎佳节,金牛献瑞笑春风。阳曲非遗邀您一起过大年啦!非遗传人们巧手绝活,再现传统年俗魅力。
春节之际,为了适应疫情防控形势,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让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感受家的味道、年的味道。阳曲县文化和旅游局为大家准备了“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文化精神大餐”,那就是连续开展线上非遗展演!
青龙镇在太原市阳曲县境内,全镇依傍108国道,东与阳曲县城连接,西与尖草坪区为邻,北端有原太高速公路杨兴河特大桥;南与北同蒲铁路平行相对,是北京-大同-五台山-太原旅游黄金线路的必经之地。全镇面积10平方公里。因此地青蒿(一种药材)茂盛、水资源丰富、清泉终日喷涌不息,故仿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布局建造了东首文昌祠、西端龙王庙,又在北端凤头寨修筑了奶奶庙,形成北龙南凤、龙凤呈祥格局。镇内原有祠庙十余处,现关帝庙、文昌祠、龙王庙、泰山庙、河神庙等保存较完整。
青龙镇历史上是北方闻名重镇,古镇原有建筑规模宏大,连绵不断,错落有致、筑有永和堂、静观堂、永庆堂、德润堂、锡福堂、纯茹堂、梦楼苑、佛荫楼、三级楼、懋德楼、静安园等,大部分在日寇侵华期间惨遭炮火损毁。
青龙镇文化源远,自古为军事重镇,青龙镇原名菁蒿嘴,(一种中药材—蒿子,因四季常青,而得名)。清嘉庆年间,村中王氏族人王绳中,为大清捐银百万两,皇家亲赐“百万绳中”匾额一块和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一面,示意满汉一家,从此菁蒿嘴便更名为青龙镇。王家成为当地官宦云集商铺遍布全国各地的官商富贾,发迹后的王家便在家乡依其南北5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形,仿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形成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成为历史上北方的闻名重镇。
历史上曾有慈禧夜宿青龙花园、闯王避难坡等史实以及龙滚珠、海眼众多传说。青龙镇王氏家庭为太原王姓族内最为兴旺的一支,仅清朝至民国期间,历任官职中三品有3人,五品17人,七品(县级)100余人。
青龙镇目前已开始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共分八大景区:中国民神博物馆、春秋战国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土风情休闲园、世纪遗风区、五岗九窑十八洞、农业生态观光园、青龙公园及观景台,建成后共计八十处景点。
围绕青龙古镇历史文化的挖掘,我们整理出大量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民俗信仰文化、古民居建筑文化等独具北方文化特征的有历史文化符号。(网易山西 白金 赵江芳)(来源:文旅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