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日子过好了,我的工作才有价值。”说这话的,是阳曲县黄寨镇南留南村第一书记、太原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科员尤变清。
2月25日,她在北京接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这次受表彰,尤变清除了激动、振奋,还认为这是对她新的鞭策和鼓励:6年时间里,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扶贫工作者的担当,如今的村庄内外变了样,村民脸上有了笑容,她感觉自己的努力没白费,更对未来的乡村振兴充满了信心。
微风徐徐,春景如画。在阳曲县黄寨镇南留南村,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如今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驻村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战中“最可爱的人”。不过,对于尤变清而言,这段路她走得不容易。
她刚来村里时,村里议论纷纷,觉得派个女同志过来,不过是走走过场,没有啥用,村民都觉得没啥意思。
时间倒回2015年3月,此时南留南村没有产业,村民人心涣散,村里垃圾遍地,连一条像样的柏油马路都没有,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那一年,尤变清作为扶贫工作队的一员初来乍到,并不太受欢迎。
这也难怪,村里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村民并不理解扶贫工作队来了能给大伙带来啥改变。
“扶贫是干啥?能给俺们带来啥实惠?”起初,村民眼睛里流露出的只有疑惑。即便好不容易争取来了扶贫贷款,村民们还是啥也不干,担心万一搞砸了还不起贷款。那一刻,尤变清意识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的是思想贫穷。想要带领村民脱贫,先要改变他们的固有观念。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外来人想让村民听得懂政策,愿意听你讲,那就得先“走”进村民的心坎里。因此,初到村里,她和另外两名扶贫队员分组入户,从唠家常开始,慢慢拉近与村民的关系,再把国家、省、市有关扶贫政策通俗易懂地讲给村民听,还要掰着手指头为大家算好脱贫增收“经济账”。慢慢地,村民晓得了扶贫能给大伙带来啥改变,观念也逐渐转变了。
南留南村位于阳曲县城的西部,距县城3公里,阳兴大道、大西铁路、原太高速纵贯全境,是由龙兴、南留南、南留北、寺庄和大树坪5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此前是阳曲县黄寨镇唯一的贫困村。全村有531户,122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人。驻村扶贫后,尤变清一直在思考如何带动大家脱贫致富。
苦思冥想,扶贫工作队决定先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这样能提振村民的干劲儿。2016年,扶贫工作队引来帮扶资金,为村里修了一条3.8公里长的柏油路。平整的新路一直延伸到村口,村民别提多高兴了,村里头一次有了这么宽、这么好的路。之后,村里又陆续将5个自然村之间的乡村土路全部硬化,村民的出行方便了。
“咱村里的女书记不一般,干事不比男的差!”“尤书记是真心来帮我们脱贫的,干了不少实事,我们都愿意跟着她一起干!”“别看书记是个女的,带我们赚钱的本事可不小!”村民们这样说着。2017年,尤变清继续留在农村扶贫,不过,身份已经从扶贫队员变成了驻村第一书记。经过两年多的磨合、相处,对扶贫工作队的工作,村民都看在眼里,大家的态度已和此前大为不同。
为了使帮扶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尤变清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参观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拓宽了眼界,增强了脱贫信心。同时,先后组织15次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惠及1000余人,帮助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长。
在此基础上,村里陆续引进了桃树、玉露香梨、樱桃、白水杏等新品种,种植经济林等经济农作物,新建了村民之家、农家客栈、休闲观光亭、绿化慢行步道、安装了天然气,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扶贫扶志,就应该优先帮助有志气、有激情的人。”尤变清讲起了一位让她印象最深的村民。
村民名叫张建刚,由于意外导致下肢高位截瘫,还因病欠下一大笔医疗费,生活非常困窘。而且,他上有老下有小,身体的残疾导致他精神一蹶不振,甚至出现厌世的情绪。
对于这个贫困户,尤变清格外关照,只要有时间就会入户陪着他聊会儿天,说说村里的变化,张建刚心里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后来,市交通运输局特意为这个贫困户捐赠了残疾人电动三轮车,帮助其解决行动困难的问题,重树脱贫致富信心。
如今,张建刚做起了小买卖,生活态度也大为改观,成为了全村脱贫致富的好榜样。
“最让我喜悦的是不少年轻人回村了,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不必跑到省外打工了。”尤变清告诉记者,2016年底南留南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脱贫致富产业布局初步形成,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850元增加到4000元。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得知了家乡的变化,被乡村振兴的前景吸引,主动将户口迁了回来,铁了心回村发展。
“现在我们村可红火了,有城里来体验生活的,有来采摘的,还有老师领着学生来研学的。村里有十几家‘农家乐’,还有‘乡村客栈’,旺季的时候还供不应求呢。”如今的南留南村成为了全省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村民说起村里的好生活更是喜上眉梢。
回顾这几年的驻村扶贫路,尤变清深有感触地说:“只要心中装着老百姓,就能做好工作,老百姓真的‘心中有杆秤’。南留南村就是我的家,我会继续带着乡亲们奔向更好的日子!”(网易山西 白金 赵江芳)(来源:阳曲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