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德”创新服务贸易,“同向同行”汇聚制度型开放合力。8月17日下午至18日,山西省政协十二届十九次常委会议在太原召开,会议由省政协主席李佳主持。会上,省政府通报了我省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情况,省政协副主席王立伟作政协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八位政协委员和智库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资政建言、凝聚共识。省政协委员、中吕律师事务所律师高剑生,坚持律所中心服务大局的业务观,提出“以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服务贸易新格局”,并就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相应的建议。
“短板”“短”在何处?没有对比,不显“差距”。在服务贸易方面,“横看”其他省市,我省短板明显。高剑生律师敢于直面问题,指出“三大短板”有如下具体表现。
一是服务贸易结构失衡。资源型经济形成了认知模式的“路径依赖”。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让“走出去、请进来”的意识和创新、开放的思维无法对风头强劲的数字贸易、文化贸易等新兴服务贸易施以“援手”;贸易单边主义的冲击致使传统业务“力不从心”。我省服务贸易处于捧着金饭碗要饭的窘境。
二是服务贸易尚属“边境开放”。何谓“边境开放”?即服务贸易进出口集中在体现商品、要素流动的传统行业。高端和创新性生产要素吸引力和集聚力不强的源头,在于差距较大的“境内开放”。我省服务贸易“走出去”不易,“请进来”也难,挑战重重。
三是现有平台功能运用不够。山西省没有自由贸易区,但不等于没有服务贸易发展平台。国家级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山西省与京津冀联动发展机制,均提供了创新山西省服务贸易体制机制的重要机会。先进省市天津市使用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京津冀联动发展的政策,推动了当地服务贸易的发展。我省没有充分使用这些政策“借水行舟”,平台依托力等经验也“取经”不足。
报以“空杯”心态,走出服务贸易瓶颈期。在高剑生律师看来,“三点建议”是实现我省贸易大发展的“助推器”。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吸引和集聚全球高端和创新型生产要素,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对照国际高标准,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服务贸易制度体系;积极争取全国人大的授权,用好综改示范区和京津冀联动机制,充分挖掘现有创新制度的资源,为山西省服务贸易提供法治保障。依托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实现我省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二是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言“易”而行“难”,只有切身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参与到优化营商环境中,法规才会具象化;加大执法监督,让法律长出牙齿;建立并完善营商环境民意代表评价机制等第三方评估制度,让“法条”活起来。在营商环境的优化中,给予法治“引擎”“保障”作用“大显身手”的机会。
三是强化涉外法律服务。发挥专业律师的相关作用,如在地方服务贸易政策与全球经贸规则衔接中的审核把关作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又如在涉及技术转让、政府补贴、竞争政策等环节中的合规性管理作用,减少服务贸易风险。
抓“机遇”而出击,迎“挑战”而担当。近年来,山西省的服务贸易多措并举,高位推动,固然成绩不菲,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省委副书记、省长蓝佛安作了总结性讲话,谈到要运用好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站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区域布局等“全方位”的角度,从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高度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唯有正视“三大短板”,践行“三点建议”,构建稳定开放的交易制度、公平便利的营商环境、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共同体,“待到”齐心发力,补齐短板,方能“还来”我省制度型开放服务贸易新格局。(网易山西 张丹丹 高瑾)(撰稿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