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间,高歌新时代殷殷赤子情。10月16日上午,“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运城市芮城县亚宝厅隆重举行。省、市、县网信办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采访团媒体代表参加了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是“母亲河畔的中国”,围绕黄河沿线文化资源,通过组织网络媒体走读黄河的形式,挖掘文化内涵,讲述芮城故事。启动仪式上,在观看完芮城宣传片后,芮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卢静致欢迎辞。随后,省委网信办网研中心副主任、黄河新闻网副总编杨丽鹏为采访团授旗,并宣布山西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后,采访团一行走在“古中国”的核心地,首先参观了芮城县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对“生态固本、业态增效”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项目、光伏竞价示范项目,以及在碳中和碳达峰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作了深入了解。特别是全球领先的“光储直柔”技术和中国华能集团设计的“风光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接着,采访团来到芮城新能源展厅,详细了解了县委县政府先后谋划实施的32个清洁能源项目,看到了“阳光”领跑芮城发展的盛景。据芮城县能源局办公室主任吕飞介绍,光伏基地始建于2016年,目前一期二期项目都已完成,正在争取三期项目,“光伏+农业”模式推动了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日子有了“奔头”。
途径永乐路、三道斜口、黄河一号路时,采访团走进了大禹渡景区,映入眼帘的是大禹渡扬水工程。大禹渡扬水服务中心枢纽站站长张波表示,上世纪70年代,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背着石头”义务支援,建成了被评为“社会主义十大成就之一”的大禹渡扬水工程,改变了“望水兴叹”的局面。该工程建设初期就确立了工程建设与生态绿化兼顾并行的方针,并始终秉承“一座泵站就是一座绿洲”的生态目标,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具体包括“红色”的建站文化、“蓝色”的水利工程和“绿色”的生态泵站。不仅凝聚了大禹治水的智慧,更体现出当代群众改造自然、引水上塬的决心。一步一景,古老的合林寺、巍峨的禹王大殿、有大禹渡标志之称的数千年神柏……景区各处,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渊源,彰显了可佩可敬的大禹精神。
活动最后一站,采访团来到了望河亭观景台,它于2019年10月开始筹建,2020年7月全部建成,因“大禹治水曾停立于此审望河道山势”而得名,八方游客,纷至沓来。站在观景台上,看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蜿蜒而行,向远方伸展。芮城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克效强调,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以“绿化和生态”为特色,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方面贡献突出,惠及7个乡镇、24个行政村、26万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芮城县交通运输局义务讲解员杨晓庆全程陪同,对炎黄旅游公路作了讲解,它全长93.4公里,总投资6.45亿元,集生态路、致富路、产业路、文旅路为一体,为全域旅游增添了新的动能。
母亲河畔的艺术瑰宝,婷婷如“立体的诗”,采访团依次赏析,解读着芮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由圣天湖、风陵渡、九峰山等构成的生态文明画卷中,芮城将矢志不渝,依托黄河赋予的“禀赋”,继续建设黄河生态文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打造“新型产业”品牌。(网易山西 肖玲 李恒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