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5年前,刚刚长征到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指挥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东征,先后在山西转战50余县,最后于永和县于家咀渡河成功回师陕北。沿途洒下了星星火种,使红军救国救民的理念追求深入人心。期间,在永和县赵家沟,毛主席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首次提出挽救民族危亡的战略方针,即由抗日反蒋改为逼蒋抗日。
85年后,当年的红军东征回师之地,已然是另一番景象,生态山清水秀,百姓安居乐业,经济蒸蒸日上。唯一不变的,是象征着中华儿女拼搏精神的母亲河,日日夜夜,依旧奔腾不息。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10月17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山西站活动走进永和县,实地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感悟革命前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永和,位于吕梁山脉之南,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对岸就是陕西延川县。深秋的阳光,有些冷清,却挡不住大家对追寻革命精神的如潮热情。
在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一处处实景展现了红军东征的战斗生活场景,一幅幅的画面再现了当年的历史瞬间。
1936年的2月到5月,红军东征即将结束之际,在永和县连续召开军事会议,对抗日民族战线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史称“永和决策”。这既是对红军东征历史实事的准确定义,也是对永和县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的高度概括。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东征精神。永和县于1972年建起了红军东征纪念馆,并于2006年进行了扩建。经过两次扩建布展后,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馆内陈列了东征期间红色革命文物、像章、题词及红军东征研究书籍资料等共计1500余件,展出了战略抉择、转战永和、战略要地、逼蒋抗日、决策回师、东征精神六个版块的图片文字,是展示红军东征研究的重要展馆,是领略东征历程,感受东征精神的第一视窗,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的最佳课堂,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省党史教育基地、全市廉政教育基地,2015年被列为全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
中国根,黄河魂。在黄河永和县段,自北而南形成英雄湾、永和关湾、郭家山湾、河浍里湾、白家山湾、仙人湾和于家嘴湾七个大湾,统称为黄河乾坤湾,呈现出了一幅天然立体的太极八卦图,温婉包容,山水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想象的出,当年毛主席率领红军东征是怎样的气壮山河。
近年来,按照山西省委“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部署,永和县着力实施“文化引领,旅游兴县”战略,围绕“乾坤湾”核心旅游资源,充分发挥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在挖掘文化内涵、重要景点建设、基础设施投入、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文化旅游产业已逐渐成为一项朝阳产业、富民产业。特别是央视《朝闻天下》、《将改革进行到底》等系列专题片都把乾坤湾作为片头背景,展现给全国人民,乾坤湾已经成为山西乃至全国的一张名片。
在旅游业的强势带动下,永和县因地制宜探索“旅游+”发展模式,并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直接带动了贫困、偏远4个乡镇、44个行政村181个自然村实现脱贫,惠及全县60%以上的贫困人口。其中,作为红色旅游受益村典型,该县阁底乡东征村以窑洞农家乐、特色采摘、红色教育、苹果产业等为核心,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走出了一条不同凡响的红色致富道路。
目前,永和县已启动马家湾国际生活小镇、黄河国家健康步道、仙人湾大河景观提升、乾坤湾景区游客中心4个项目。下一步,还将依托乾坤湾区域“黄河+黄土高原+乡村+古迹”资源本底,构建乾坤湾主题空间印象,通过龙头项目包装、体系项目完善、文创产品设计,将永和乾坤湾区域打造为集自然黄河观光、度假康养、休闲旅游、水陆户外探险、民俗体验、艺术体验、亲子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大河自然观光体验旅游目的地。
(网易山西 肖玲 李恒灵 助编 左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