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从2020年6月开始,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下,太原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力推进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以及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极大成就。
10月18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山西站活动来到省会太原,对汾河沿岸的生态修复治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旅融合新理念、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了解。
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全长713公里,流经太原全境188公里,其中城区段43公里。汾河四期生态治理,包括堤岸防护、堰坝重建、河岛保护、水系梳理、湿地打造、生态修复、景观建设、文化植入、设施配套等工程。与原有河岛、滩涂等生态山水风貌及西山文化景观相融合,旨在打造山环水抱、景致协调、延续文脉、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文化长廊。
该工程的建成,将形成集休闲、健身、旅游、观光于一体,岸绿水清、点线辉映、人水相亲的可持续性发展多元化生境系统。目前,整个汾河景区全长已达到43公里,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9.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0.5平方公里,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汾河太原城区段已全面治理完成。
“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站在观景平台上远眺西山,赏水波斜阳美景,将晋阳桥、画舫、汾河美景、西山天际线、落日清晖整体放在一幅画面之中,新建成的“汾河晚渡”景点在落日余晖下显得格外绚丽。
如今的汾河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市民漫步休闲,汾河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也给汾水之滨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与此同时,围绕“锦绣太原”为核心,以汾河景区为辐射,一系列民宿工程也先后遍地开花,小店区刘家堡就是其中的典型。近年来,刘家堡村两委充分利用当地闲置民居进行改造,精心打造出多种不同体验风格的民宿,在积极对文物进行传承保护利用的同时,将其纳入村建设规划中,坚持统筹规划,妥善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旅游业。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服务。
实际上,“锦绣太原”还有一处相当有名的景区,那就是明太原古县城。
明太原古县城起建于洪武八年,因外形似头北尾南的凤凰,故称作是“凤凰城”。它传承了晋阳古城文脉,是晋阳古城文化历史的延续。历经数载艰辛,雍容古城初现夺目光芒。
2013年,太原古县城修复保护工程正式开工,经过长达七年的建设,于2020年完工,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古县城内外共有大小寺庙、楼阁、祠堂50余处,如刘王祠、尹公祠、关王祠、崇圣祠、节孝祠、洪侯祠、梁公祠、赵襄子祠等,这些祠堂的存在与形成都是对古晋阳历史文化传承有力的佐证。
走近其间,顺着城墙漫步游览,城楼、角楼、望楼、魁光楼、历史民居、护城河、金牛湖等景观令人应接不暇,不仅能领略到明清时期太原县城的历史风貌,更能够感受这座古老县城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
从区位上来看,古县城东北方向与晋阳湖遥遥相望,西南方向距国家4A景区晋祠仅数公里。在西边,则与天龙山、太山、蒙山景区等形成了旅游“金三角”,成为三晋大地上的一颗亮丽明珠。
锦绣太原,魅力龙城。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古都太原必将紧跟时代潮流,以其古典兼具现代的特有魅力,在未来新的发展中,展现出更加崭新的魅力。(网易山西 肖玲 李恒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