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云冈学学院历史学博士、教授孙瑜通过腾讯会议做了题为《山西长城地带的沙陀人》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我校本学期“博士论坛”系列讲座之一,云冈学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讲座中,孙瑜老师讲述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华夏与四周夷狄”的二元政治格局下,山西长城地带作为华夏边缘,在胡、汉民族交融、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九世纪初,西域沙陀入迁山西长城地带,居于今山西大同应县之黄花堆。因骁勇善战,登上唐末五代的政治军事舞台,形成了以沙陀为中心的包括粟特、突厥、回纥、吐谷浑、契丹等多个族属的军事集团。五代十国时期,沙陀人以河东(今山西)为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三个北族王朝,使南北朝以降以职业军人为核心的“武人政治”的胜利得以延续。近古的开启及宋、辽、金并列局面的形成,与山西长城地带的沙陀人直接相关。此外,沙陀的入迁及生息,在今山西应县一带形成了以“昭武九姓”为主的胡人聚居的现象,很好地印证了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
讲座结束后,孙瑜教授就“沙陀”及其相关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与讨论。(科研部 云冈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