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西大同大学特聘教授陈鸿,应大同大学之邀,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在线上作了题为《非厄密物理与无线电能传输变革性技术》的学术报告。该校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固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董丽娟教授主持,固体所和物电学院师生聆听。
陈鸿教授讲述了无线传能的背景及应用,包括基本原理、国际产业动态、及已有近场耦合主要调控机理,并且提出了如何将光学调控新机理如非厄密光学、拓扑光学、合成维度光学等转变成新的工程技术问题。详细介绍了非厄密量子物理启发的新技术,包括非厄密量子系统的特征及如何同近场无线传能相结合:在非厄密量子物理的启发下将一个宏观的具有强烈能量交换特征的经典无线传能(WPT)系统中转化为一个等效非厄密光学近场耦合系统。通过将光学调控的新机理如宇称-时间(PT)对称破缺、连续谱束缚态(BIC)、能带拓扑结构、合成维度调控等创新性地引入到WPT系统,成功发展出一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WPT变革性技术。此外,报告中还讲解了新技术的初步应用,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逐步将基于光学调控新机理的WPT技术集成到相关产品并初步形成商品应用,如无线充电机器人,无线充电无人机、无线充电自行车等。
本次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拓展了大家的思维,深受师生好评。互动交流中,陈鸿教授热情解答了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大家一致表示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网易山西 白金 赵江芳 助编 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