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区委党校外景
阅读提示: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蹚出一条基层党建科学化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平城新路,结合区情实际,2021年,大同市平城区全面实施“双百工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创造出许多好经验、新亮点。即日起,本网推出《平城区“双百工程”巡礼》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领头雁”培训……从农村到社区,从厂矿到机关,连日来,大同平城区委党校的郝仲敏老师和同事们把课堂搬到基层,深入一线送学上门。这是该校建立的“流动党校”新模式,“让老师走下去,延伸党校教学课堂,有什么需求就送什么内容,让党校接地气、惠民生。”该校常务副校长王鸿宾如是说。
这是平城区委党校改革措施的其中一项。
突出党校姓党,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注重教学改革,提升培训质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育良好学风;立足党校实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服务体系……以“双百工程”的实施为抓手,从硬件到软件,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形式,平城区委立足将党校打造为全市乃至全省一流县区党校,锐意进取,精准发力,夯实党校阵地,为建设“首善平城”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走进位于御河街道东河河村南的平城区委党校新校区,大门前跃入眼帘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熠熠生辉,蓝天白云下,灰色、深红色的建筑主色彩,静谧有序的校园环境,让人倍感神圣庄严。这一占地50多亩、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的新校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让平城区委党校彻底告别了曾经没有独立校址、无法独立办学的窘境,开启了平城区委党校阔步前进的新征程。
硬件、软件两手都要硬,平城区委强化领导,加大对党校的人才引进、教学改革力度,学校的人员编制从原来的13人增加到如今的22人,并招聘吸纳了5名硕士研究生,全面深入地推进党校“办学、科研、咨政”三大项目的开展,不仅有力地补齐了党校曾经师资力量薄弱等短板,而且为党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做好了基本布局。不仅如此,平城区还拓宽思路“请进来”,邀请国内党校教育方面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来平城区讲学,目前已建立了23人的高级人才师资库,并着力引进案例教学,开展多形式的情景、实景、现场教学,将党的理论“讲故事式”地融入课堂中,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极大地扩展了党员的思维,老师的课讲得更加生动了,学员们学得更有兴趣了。前几天刚刚参加完“领头雁”培训的一位社区干部说,老师讲课以真实事例为素材,完全告别了填鸭式教授,每一节课都会将学员充分带入,让每一个人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互动、点评、总结……“一节课相当于上了好几节课,收获太大了!”
让理论联系实际再紧密一些,平城区委党校还出台了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推动全区四套班子领导按照党校制订的阶段性教学计划,联系实际为学员授课,讲的、探讨的都是熟悉的平城区的事儿,极大地调动了学风的转变,许多学员感叹“很接地气”。王鸿宾说,以前曾经有学员上课应付了事,如今没有一个人舍得缺课,大家非常珍惜来党校学习的机会。有人甚至听说某一个知名老师来授课,还私下联系想来听听课。
将传统的“被动式”教育转变为全新的主动式、探索式党性教育新模式,平城区委党校还在校园内利用原有场地,打造了一个党性教育基地,一层四个场景分别介绍党的发展历史,二层为实景剧场,模拟体验历史场景。学员不仅可以图文并茂地学习党的历史,而且可以参与红色题材剧本杀教学,“场景打造”“声音烘托”“演员演绎”将学员带回到故事发生的年代,在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历史,激发斗志,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性教育效果。
(网易山西 白金 赵江芳)(来源:平城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