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太原市迎泽区全员核酸检测的一天,早上5:30,王海燕就来到杏花岭小区报到,往日的她是太原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党员、医生、科主任,今天的她是一名小区居民、抗疫志愿者。她和小区的志愿者们开始帮社区工作人员做核酸采集前的准备工作。本来旁边饭店为志愿者们提供免费的早餐,但是由于交通原因迟迟送不进来。眼看离6:30的采集时间越来越近,志愿者们还饿着肚子,家住一楼的大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连忙把家里亲手做的小菜、稀饭、煮鸡蛋送来,说:“来,先垫垫,一会儿还得干活了,别饿着。”志愿者们的心里热乎乎的。
6:30,太原市人民医院核酸采集队准时开始工作。平时在医院天天见,今天在这里相见,王海燕的心里是另外一种滋味。她看不到他们的脸,只能从亲切的呼唤声中辨认出来他们是谁。
紧张的采集开始了,王海燕开始指引群众有序排队,帮助群众答疑解惑。得知小区75岁以上老人和上网课的孩子们较多,王海燕向社区领导建议向这些特殊人群开通绿色通道,不要让老人等太久,别耽误孩子们上课。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这时听到有个老大娘问:“你们谁是党员?我要找党员。”王海燕说:“大娘,您有什么事?我是党员!”大娘说:“我也是党员,有个事想和你说,我家老头儿在家,你帮我把他扶下来做核酸吧,医护人员太辛苦了,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王海燕一听连忙说:“大娘,不麻烦,您回家等着,我们医护人员一会儿去家里给大爷采!”这就是相互的理解,这就是双向的爱护。
忙忙碌碌中,不觉5个小时过去了,核酸采集接近尾声,看着被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一上午都不敢喝水,不上厕所的同事们,王海燕心里是既心疼又钦佩。
从得知小区封闭管理后,王海燕便第一个报名做志愿者,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她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志愿者进行培训,参与“跑楼”,并主动承担采集通道分组协调工作,使整个小区的核酸采集井然有序,匀速进行。遇到情绪急躁或不理解的居民,志愿者们都会耐心地疏导和解释,换位思考真诚相待。
在核酸检测现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听到最多的话语就是“谢谢”“辛苦啦”。一碗碗居民亲手做的热气腾腾的饭菜,一杯杯从家中送来的水,一双双充满信任的眼睛……浓浓的爱心让小区温情满满,大家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共克时艰”不再是口号,而变成了大家的实际行动。在这个特殊时期,这股流淌的爱心为齐心抗疫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志愿者全力以赴,居民尽力配合,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居民同心同向,在守望相助的温暖中,我们坚信战“疫”必胜!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孙丽娜 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