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来到我们身边,太原市万柏林区外国语小学的教师们第一时间响应区教育局党工委号召,第一时间投身社区抗疫志愿服务。从寒意料峭的凌晨到灯火渐熄的深夜,从挨家挨户的抗原筛查到全员核酸检测,他们以行动作师表,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繁忙的抗疫志愿服务中悄然唱响。今天为您带来教师李娜的故事……
李娜,一个中国最容易同名同姓的名字。对,我也叫“李娜”,女,现年44岁,1997年参加工作,如今,是一位站在讲台上25年的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也是25年教龄的老班主任。
自从今年的清明节假期开始,太原就陆续散发的出现新冠检测阳性。疫情就是警报!4月7日,原本准备开始进行网课教学的我们接到命令——所有教师去所在社区报到,即将化身为志愿者投身到抗疫的第一线。接到命令,我一刻都不敢怠慢,向居住地所在的尖草坪区汇丰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小东流社区报了到,并等候组织的安排。4月8日,我被社区安排在丰庆苑小区南门检查出入人员的三码,即: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由于小区人口有3000左右,现在只留了南北两个出入口,所以工作量其实不小。有时候都想着偷偷懒,然而为了小区居民的健康,理智告诉我,提高警惕,严防死守。工作了几个小时的我,已经腰酸背痛了。
然而就在4月9日的早上7点50分 ,我接到了万柏林区凤凰双语小学李校长的电话,通知我9点钟到滨河社区报到,虽然我跨区服务有困难,但是我毫不犹豫服从分配。问题来了,这个社区在哪?我压根不知道,向学校工作群的老师们询问,向凤凰双语的朋友询问,用手机的百度地图导航,终于在9点钟老公把我送到了目的地,开始今天的防疫培训。然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里是“滨体社区”,原本负责这里的李校长今天是被调整到的“滨河社区”,整了一出乌龙事件。万般无奈的我再次拨通李校长的电话,问了滨河社区的具体位置,扫了一辆共享单车,才又飞奔到真正的目的地——滨河社区。经过一上午的培训及工作分配,我得到的任务是第二天辅助医护人员做采集管的封管及消杀工作。李校长还贴心的为大家准备了尿不湿和巧克力,社区主任通知我们“预计明天早上6点到岗”。
就在第二天,我一睁眼,看到了滨河社区志愿者群里发了新消息——“5点到岗”,我匆忙吃了一口早餐就出门了。老公原本计划开车送我走滨河西路从漪汾南街一拐就到的路程,硬生生的被吃了闭门羹。原来由于万柏林区全员核酸检测,临时实行交通管制,进万柏林区的所有路口全都用铁皮封死,我们只得一直向南,终于在南内环桥才勉强调头,又返回到太原市图书馆,我不得不冒险跑着横穿了滨河西路,要知道这可是严重的违章啊!但是除了这个办法,我实在是别无他法!一路狂奔,终于到了核酸检测现场。穿戴好隔离衣,又套好了防护服,面屏、口罩、手套、靴套一应俱全,瞬间我的心跳加速,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然而保护自己也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我只能努力调节自己。
6点半,采样工作开始了,随着社区居民的一声声“辛苦啦,感谢”我内心开始充满力量,刚才的不舒服感觉好多了,为大家服务,得到大家认可,是多么光荣啊!太阳越升越高,气温越来越热,密不透风的防护让我汗流浃背,再次感到身体滚烫,喉咙冒烟。与我同组的晋机医院的闫大夫看出了我的异常,关切地说:“不行就去阴凉处歇歇。”可是看看同样的装扮,她一定也很闷热,不行,我不能关键时候掉链子,还有这么多居民等着采样呢,还有那么多棉签需要分组,还有那么多标本管等着我封管、装袋和消杀呢,我不能当逃兵。于是我站起来改变一下姿势继续工作。汗水把额头的头发浸湿顺着帽子的缝隙流下来,呼出的热气一次又一次的模糊了眼镜┄┄然而看看同伴我咬牙坚持着。
工作进行到中午1点钟时,由于物资暂时短缺,我们的采样工作不得以被中断。回到社区服务中心,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摘下口罩、手套,脱下防护服,看着自己腿上的牛仔裤洇出了汗水,摸摸身上的衬衣完全湿透,连双手都是被泡的又白又皱,我不敢想象我到底出了多少汗,只是拧开瓶盖拼命地往嘴里灌水,那一刻,仿佛一场大火被扑灭,仿佛旱了好久的庄稼得到了甘霖的滋润。今天,我真切地尝到了“闷热”的滋味,我真正地体会到了天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的艰难,我的内心不由得升腾起了大写的“感谢”,感谢所有的抗疫人员。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我需要从固若金汤的万柏林区回到尖草坪区,这又是一个难题。还好,在李校长和社区主任的协调帮助下,为跨区服务的我们出具了证明材料。因为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于是只能选择骑公共自行车从和平北路一路向北,幸亏西宫路口的警察叔叔承认这一纸证明,我才得以回家。回家后,赶紧登录钉钉,检查孩子们的作业提交情况,并提醒家长们及时帮助孩子提交作业。后来,学校申校长和胡书记给我打来电话,关切的问候跨区回家是否顺利,我如实告知。有这些无微不至关怀老师的领导,我再次下定决心,教学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一定要做好兼顾。
4月11日,4月12日,我又回到就近的小东流社区。4月13日,尖草坪区也要进行全区核酸检测,我主动向社区领导请缨:我有经验,可以负责辅助医护的封管等工作。早上7点钟,小东流社区管辖的丰颂苑居民的核酸采样工作开始了,我再次变身“大白”,站在了采样台后。10点左右,1500居民的采样进入尾声,隔壁丰庆苑需要支援,我又主动和太钢医院带队的邵医生及其他几位“大白”去了丰庆苑,一直坚持工作到将近中午12点。虽然天气不像10号那天炎热,但是我内心是火热的,不论哪个区,我都是为家乡服务,为大太原的抗疫行动服务。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跨区域的我,走下讲台就是战士,只要前线需要,我,召必到!
(网易山西 黄晶 贾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