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其发生率较高,预测性差,且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案,正日益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
药物性肝炎早期没有具体的临床症状,大多数人往往在体检或其他疾病中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胆红素升高明显者可出现皮肤发黄、巩膜感染、皮肤瘙痒等。少数药物性肝炎患者可出现肝外表现,如发热、皮疹、关节炎和关节痛。药物性肝炎依据肝脏损伤程度可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重者可发生爆发性肝炎,肝细胞突然大量死亡,肝脏修复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病情控制不及时有效,患者可能发生肝衰竭甚至会有发生短期内死亡的危险。
目前药物性肝损伤(DILI)诊断属于排他性诊断,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肝损伤,其次排除其他肝病,再通过因果关系评估肝损伤和可疑药物的相关程度。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肝炎的症状比较,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差异很大,短可1日至数日,长可达数月。肝功能检查结果当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以及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严重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代偿和失代偿期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和胆管消失综合征。
药物性肝损伤重在预防。
药物性肝损伤预防要点:
1)医生以及疾病患者,都需要了解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产生的效果,尽量减少使用或者不用肝毒性药物;
2)对原有药物过敏史及肝、肾疾病患者、妊娠妇女、老年人及儿童用药,用药更要谨慎,尽量少用药;
3)对已报导有肝损伤或说明书警示有肝损伤风险药物,警惕选用,严格限制剂量与疗程,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肝功能,监测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联合用药时,需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肝损害叠加,并重视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
另外,要注意避免促进或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如空腹或饱和饿状态,长期营养不良状态,或服药时饮酒等。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一旦怀疑与所用药物有关,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药物,防止疾病进一步加重。
李霁虹主任再次提醒:如若出现肝损伤症状或肝功能检测异常,早期发现并及时停用可能致病的药物至关重要,及时通过有效途径防止意外的发生。进一步寻求专业医生帮助阻断肝损伤的进一步发展,将发生重症肝损伤的风险降到最低。
一起携起手来,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合理、规范用药,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预约电话:13008081860
(网易山西 白金 赵江芳 助编 郝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