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太原市迎泽区教育局第三届家庭教育论坛在太原市迎泽区桃南小学开讲。此次论坛以“尊重 接纳 支持”为主题,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百余名家长现场聆听,还有22万家长通过参与线上直播,共同关注家校共育。
论坛邀请了六组家庭作为嘉宾,在开场环节,孩子和家长借助“抽盲盒”的趣味游戏相互坦露心声,表达了成长的烦恼及育儿的困惑。游戏结束后,桃南小学校长陈晔有感而发,她说:“这个游戏直击内心,孩子们有思想,家长们多焦虑,如何有效沟通形成默契是家长和老师共同面临的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在专家讲座环节,论坛特邀专家——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首批注册督导师徐凯文教授展示的一组数据,让所有人感到触目惊心:
2021年国民心理健康调查显示:24.6%青少年抑郁筛出率;
2021年国家卫健委安定医院:17.5%青少年心理障碍患病率;
2021年南京脑科医院在《柳叶刀》上发表数据:中国中学生群体中,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率高达27.4%。
徐教授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同一头大象,已经肆无忌惮地闯进了孩子们的房间,踩踏得一片狼藉。”
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此严重?徐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和内卷;二是亲子冲突、手机战争;三是孩子对人生价值的迷茫;四是疫情的影响,疫情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剥夺了他们社会交往和走到户外的机会。
最终,孩子苦、老师累、家长急,有的孩子甚至自伤自残……该如何去破解这样的问题?徐教授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用治理雾霾的决心和思想,来治理教育的疾病,来治理教育领域病态的环境。避免过度竞争、过度内卷给青少年造成的严重压力。
第二、家长也需要治疗。家长的焦虑和压力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家长要努力学习成长、行为示范。
第三、育人最重要的是育心,感恩、孝敬、责任、是非、恻隐、羞耻、宽容、诚信这“八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教师和家长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努力将孩子们引导成为“八心”具备、自我认可的人,这些抑郁问题才能真正消解。
徐教授的发言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就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情绪管理、如何处置青少年心理危机等问题,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山西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总站专家委员会委员梁晓燕教授进一步给予解答。
梁教授采用现身说法与现场家长展开交流互动,鼓励家长们“多放手”、“多信任”、“心大一点”、“不怕事也别找事”,现场气氛十分融洽。针对不少线上家长的提问,梁教授也进行了针对性地解析,帮助更多家庭树立了正确的成长成才观。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精心设计的亲子互动“爱的抱抱”,六组家庭一起上台,父母对孩子大声说出爱并互相拥抱,让人感受到了温暖、温馨和温情。
徐凯文教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说:“所谓尊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个人空间;接纳就是要接纳一切的不完美和负面情绪;支持就是无条件地爱,无论成功与否,家永远是孩子可以慰藉心灵的港湾。”
论坛结束后,家长们一致表示收获满满。一位五年级的家长动情地说:“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我们要‘静待花开’。在日常生活中好好说话,在孩子犯错后耐心倾听,在孩子成长中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这是每位家长的终生必修课。”
(网易山西 张敏 助编 刘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