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组织全体六年级同学去稻田公园研学。
开营仪式上,工作人员讲解研学方案及注意事项。副校长朱志中做安全宣讲,宣布开营。
同学们也在宋易沂的带领下进行了宣誓,“安全之行,我必遵守。团结友爱,拓展视野。我相信,最棒的自己在路上。”
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稻田民俗文化研学馆。在夏商周时期,农民靠人力来翻地,而进入春秋时期,我国兴起了牛耕技术,发明了耒耜,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无奸不成商,无度不丈夫”,就是对晋商文化的高度概括。“诚信”二字,成就了山西一代又一代的商人。晋商文化的领袖乔治庸就是凭借着一份诚信、一份敬业、一份进取的精神,走南闯北,用“一约既定,万山无阻”的誓言,劈波斩浪,可谓是“晋商之魂”。
中华医学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遵照着“望、闻、问、切”之序,传承千年。经久不息,是中华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山西珍贵的药材如党参、黄芪、连翘、山楂、柴胡、酸枣仁等,是中药最重要的药材。“但愿世间无人病,何惜架上药生尘,这正是我国所有中医共同的心愿
“酒醋本同源”,我们山西最知名的特产“醋”是杜康儿子黑塔制成的,酒长时间搁置在自然环境的变化中,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变黑变酸,从而形成了醋。自此,中国食物史上又多了一个调味品—醋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了晋祠水稻展览馆。水稻是中国农耕文明中最早的农作物之一,晋祠大米就是我国水稻中的佼佼者。
晋祠大米耕种历史已有3300年。总栽种面积为3000多亩,有“水清,禾绿、土黑、米白”之称。也是中国农产品地标之一,素有“七蒸不烂”之美誉。味香甜,有韧性,有咬头,广受人们喜爱
第三站,同学们来到了稻田艺术体验馆。首先了解了从先秦到今“稻”字演化,感受到“稻”历史悠久。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2004年到2005年的十余年里,中国创造出世界粮食发展史12连增的奇迹。并且在此后一直将粮食的产量维持在一点三万亿斤以上的水平。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每人每年470公斤,远远超过了国际上的人均占有量每人每年400公斤。
电影“杂交水稻之父”讲述了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用他自己的双手实现了。杂交水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水稻种植方法之一,它让中国人民远离饥饿。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农业科学家。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晋祠米铺,探寻米糕的奥秘。
米糕有着悠久的历史,汉朝时又被称为“稻饼”“饵”“糍”等,是中国特色传统美食之一,更是晋源的美食。每到新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米糕,因为米糕有着美好的寓意—步步高升。
通过稻田公园研学一行,同学们表示,此次研学收获颇丰,不仅深刻感受到水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稻的历史和用途,他们会把学到的知识传播给更多人,宣扬稻田文化。
(网易山西 闫珊 通讯员 李晓玫 高钰 助编 赵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