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它的作用相信很多人还都不了解。心脏起搏器治疗目的是什么呢?
当心跳过慢或心脏传导异常时,心排血量下降,可造成大脑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头晕、乏力、晕厥,甚至心脏停搏。药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有限,植入心脏起搏器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9月11日,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成人内科收治了一名86岁的老年患者,自诉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症状。完善心电图检查等相关检查后,判断该患者交界性逸博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明确诊断后迅速为该患者开启绿色通道,于9月12日心内介入团队顺利为患者植入了一枚永久双腔起搏器,心率也由术前的32次/分变为60次/分,患者明显感觉头晕乏力症状大大减轻,精神状态也较术前好转。
术前,向病人详细介绍安置起搏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情绪,使患者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手术。
术后,护士指导患者及家属应注意观察创口、敷料等情况,确保创面干燥,避免出现渗血、渗液的情况;叮嘱病人要术肢制动,避免弯曲,协助患者每2小时进行下肢被动按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根据患者情况,为患者制定了术后运动康复计划。
在护士悉心照料和康复锻炼辅助下,该患者的伤口和身体状态逐渐恢复,经医生评估后,术后一周内便办理了出院手续。出院前,医护团队进行了详细的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可以选择散步等轻度体育活动,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如出现胸闷、乏力、气短等情况要及时停止,必要时及时就医;指导患者应坚持监测脉搏,每日定时测量心率并进行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为延续护理,主管护士为患者制定了回访计划,告知患者医院将在出院后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三个月进行回访,以便知晓患者病情动态,同时督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及按时服用口服药。此后六个月、十二个月,将会定期随访复查。第二年起,每年复查一次,如有不适,可随时就诊。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殷晔 王婧 助编 赵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