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月,9月20日,太原市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月到中秋分外圆”的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班会课上,孩子们自己选材,在班上进行宣讲,孩子们追寻历史,探究中秋节由来。当孩子们讲述了中秋节普及于汉代,其他孩子们补充到,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的说法。
孩子们还了解了中秋节节日的多个别称。明白了在不同地区,中秋节有不同的称呼。因为月亮圆满,象征团结,所以叫团圆节,因为在八月十五,所以又称呼为八月半,孩子们各抒己见,讲述着中秋节的称呼和由来。
孩子们用笛声表达对中秋的热爱,有些班级开展了“飞花令”对诗活动,有些班级则以诗歌朗诵比赛形式开展活动。孩子们朗朗诵读声,感受着诗人的豪迈、温婉、激情,诗中对中秋的描述细腻、美丽。各组朗诵不分伯仲,都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一年级的小朋友学唱了《明月几时有》的歌曲,唱出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孩子们还用长笛吹出《明月几时有》的优雅和沉郁。音质动感而美妙,声音婉转而悠扬。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各班班主任精心组织,孩子们认真准备,让中秋这个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录的节日铭刻于孩子们心中。孩子们一致表示,班会之后,还将继续探究中秋文化渊源,继续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扎根心中,延续下去!
(网易山西 张敏 助编 刘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