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5日,太原市杏花岭区化工路小学在梧桐厅开展了为期4天的“大单元整体教学”示范课展示活动,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路径,确保核心素养有效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科目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六个学科。此次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展示自我、锻炼成长、交流分享的平台。
党支部书记、校长郭燕,副校长杨奕,教研主任段宇芳,教学负责人杜霞老师全程参与此次听课、评课活动。
语文组李娜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观潮》。全体语文老师参与了听课研讨活动。在正式授课前,李娜老师围绕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线进行了严谨备课,与其他老师反复研讨,并且反复进行试讲磨课。
课堂上,李老师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元素教具,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学生身临其境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阔,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的能力;李老师在课堂中还加入了练笔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不断积累语言经验,充分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李老师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设置丰富有趣的问题。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与讨论,体会与概括《观潮》一文主旨大意,培养了学生语言文字的概括能力,养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后,老师们一起参加了研讨活动。李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对自己的这堂课进行了反思。听课老师们各抒己见,共同分享了听课的收获。教研组长张正伟老师从大单元教学、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思考大单元教学情境是什么、课堂环节的设计是否紧扣大单元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否可以达到大单元教学目标等问题。此外也要精心设计课堂评价,因为好的评价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此次教研,语文组全体老师受益匪浅,明确了今后语文教学所需改正的方向及教学侧重点。
数学组高美云老师的课堂,利用主题图并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1至5是数与代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从“认识数”这个大单元知识系列来看,理解数的意义、学会数的表示,主要的素养应该是数学抽象和符号意识。本节课利用主题图并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是认识5以内各数(读数、写数、数序)。难点是经历1至5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1至5各数的含义。通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不断磨课、研课,在本节课的开始,高美云教师采用一首儿歌《五指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有限,他们对于学习数学这样抽象的概念可能会感到厌烦。因此,高美云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例如通过课堂小口令和通过实物的展示等小游戏,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也提高学习的效果。但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高美云教师表示将更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生活。
数学组李晓凤老师课堂展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与笔算除法》。本单元是本套教材教学整数除法的最后一个单元。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奠定基础。
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尤其重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李老师的课堂以真实情境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将三个活动以问题的形式串联起了教学全过程,设计严谨,环环相扣。注重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画数学”的过程中轻松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同时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逻辑性强。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踊跃举手,大胆发言,不仅能将数学“画”出来,更能用自己的语言“话”出来。
课后,教研主任段宇芳对整个课堂环节进行了复盘与指导。小学数学运算一致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因为这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新课标”指出,“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除法与减法的关系,以及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其次,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认识计算方法的差异和共性。这里的一致性指向的是算理和算法,教学中沟通数的运算一致性,帮助学生体会运算算理和算法的一致性,有利于他们体会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并促进有效迁移,去探索新的运算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在数学课堂中,要充分的应用数形结合,让学生学会把数学画出来,并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数学思维,真正实现“画数学、话数学、数学化”。
英语组成红阳老师呈现的是课程《Meeting new people》。全体英语组教师,认真为成红阳老师提出整改建议,成红阳老师虚心听取建议,反复研讨和试讲,在实际课堂中进行检验。
课中,成红阳老师通过不同类型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会听,会读,会说,会写。
课后,英语组全体教师在段主任的带领下一起展开关于本堂课的教研活动。
卫楠老师执教的《Unit2 Can you swim》第一课时Listen and say,结构紧凑,内容丰富,设计多样练习环节。着重让孩子能围绕课本主题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What can you do? Can you ...?”,了解别人所擅长的领域,学会用“I can ...”表述自己所擅长的能力,尊重孩子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给予孩子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后,所有听课老师一起参加了研讨活动。针对每一个老师、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反复研讨,总结亮点,指出不足。大家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教研主任段宇芳从大单元教学、创设情境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这堂课进行了点评指导,明确了今后教学所要改进的方向及侧重点,教师们受益匪浅。
美术组的孙文娟老师选择了四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作为本次展示课的课程。本课是美术组教师四年级大单元设计中第一单元《开启联想的大门》中的第一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日用品的外形特征,进而引发学生对其外形产生有趣的联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创造的乐趣。
学习联想的方法,并大胆地用日用品进行联想和表现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对此孙文娟老师多次试讲,并和组内老师们进行磨课,反复修改教学流程,制作课件,并根据在其他班上课的经验和反馈,还有组内老师的建议进行总结。
课堂上,孙文娟老师板书设计精巧,重难点突出,善用鼓励性语言,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课后,所有听课老师一起参加了评课活动。总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开展,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紧凑性,是未来教学方法变革的必经之路。美术组教师们通过设计单元主题、确立单元任务、进行单元评价等教学方式的开展,使学生更好的完成美术课程的学习,促进其美术素养的提升,实现全面发展,让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真正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
音乐课是由陈鑫老师带领一年级的同学共同学习的歌曲《咏鹅》,本课结合“大单元”模式,以四分音符、双八节奏型为“红线”,通过听、唱、创、动、奏等方式感受这些音符在稳定的四二拍中的运用,整堂课关注学生的具身体验,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本,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体验音乐课堂带来的美感。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音准,让一年级的学生尽快在音乐课中体验更多优美的作品。
安浩然老师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音乐课。他以《童年》为开场,勾起孩子们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律动、聆听、演唱、等形式让孩子们体会歌曲带来的魅力。将节奏练习先提炼出来,再学唱歌,由简单到复杂,逐一深入练习节奏,然后融入到歌曲中。《外婆的澎湖湾》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孩子们的演唱下更加动听,体会到对家人的怀念和对可爱家乡的赞美。
课后,教研主任段宇芳与音乐组全体教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与指导。两节音乐课各有特色,两位老师的课堂把控能力也不错,老师们各抒己见,对两位新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领下,老师将课堂的重心放在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上,通过听、唱、创、动、奏、读、写等综合活动,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审美的把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体育组赵世童老师的教学内容是篮球运球技术,通过球性练习和游戏的导入,使学生进入到篮球的课堂,生动有趣的让孩子们了解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和重难点,利用哨声的辅助,同时兼顾了趣味性也保证了课堂纪律,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快乐体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欢乐声中,结束本节课。
牛嘉慧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体育游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师生一同去创新发展新游戏,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好的开启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贯彻“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的养成。
大单元整体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冠以“大单元”的帽子,而是真切关注大单元教学的建构,充分发掘大单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真实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效提高学习活动的真实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以及丰富的学习成果,为学校教育事业谱写更美的篇章。
(网易山西 郗艳 助编 刘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