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太原市万柏林区实验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笃实杯”教学研讨活动大幕开启!
该校美术教研组长伏霞老师为大家作美术课《我们身边的线条》,一年级年级组长严静老师为大家作语文课《荷叶圆圆》,四年级数学组优秀青年教师马欢欢为大家作数学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自实验教育集团两个校区的相关学科教师参与了活动。
三位老师用自己敬业、热忱、专业、精湛的教育教学环节向大家展示了扎扎实实聚焦学生成长的课堂,并为新学期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开启了扎实有效的序章。
25日上午第二节课,美术组伏霞老师带来了一年级《我们身边的线条》美术课。
课程从游戏导入开始。通过孩子们用毛根折一折进行折线的游戏,激发兴趣,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勇于展现,勇于表达,手脑配合,非常有效的引入课程,进入课题。
考一考你这一环节。培养观察,辨识能力及学习接受效果。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及对知识点的学习应用。
找一找大家身边的线条,孩子们用他们的视角探索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真正实现了寓教于心,美来自生活,来自身边。伏霞在这个环节设计精巧,从身边的事物引导孩子们观察周边事物,校园,自然环境里动物,植物,雕塑,自然风景。孩子们学到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伏霞还设计了练一练、考一考、看一看、画一画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明确有效。明确告诉孩子们什么样的才是美,教师的示范进一步加强重难点的深入。引领启发,目标达成。
特别值得推荐的是作品评价这个环节,伏霞引领孩子们用美术语言评价同学的作品,培养孩子们从小学习运用美术语言去发现美,表现美。对他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时不时在课堂中听到伏霞送你一朵小红的鼓励。学生们回答问题时自信肯定,积极思考敏锐观察,都源于教师的有效引领。
整堂课教师讲解目标明确,层层递进,学生有效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不足之处在对工具材料的使用和创作实践的环节上没有做重点强调。部分同学在这个阶段对创作意图不够明确。
严静老师带来的《荷叶圆圆》公开课。《荷叶圆圆》是一篇轻松活泼的散文诗,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几段话语,展示了夏天池塘的美丽。整堂课的氛围很轻松,很快乐,课文中富有童话个性色彩的语言和老师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让课堂成为充满爱意、富有诗意的课堂。
优美的荷叶图,渲染了学习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开课伊始,严静带领学生欣赏一张碧绿的荷叶图,看着那一池碧绿的荷叶,听课者和学生都仿佛置身于那一片荷塘中,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增加了学生对荷叶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样子。接着结合课后的练习,让学生扩展从形状和颜色两个方面看一看、说一说其他常见的水果。
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思结合。
严静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的读,有个别的读、齐读、带动作表演读等,达到了以读悟情、以读带讲的效果。同时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轻松活泼的散文诗里,感受着充满童趣的夏天,触摸着生机勃勃的荷叶,体味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严静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让学生从最低段开始,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如:_说: “荷叶是我的_”。
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将文本向文外拓展
最后的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将文本向文外拓展,把学生的想象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达到了对文本的丰富和补充。
马欢欢老师教学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策略是解决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老师应用画图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引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让画图成为内在需要。课堂教学中,马欢欢正视学生的学习起点,使学生通过活动建立初步认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有效也是必要的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说出自己或对直接列式解答的理解或对通过数量关系式列式的理解,使他们意识到面对多而复杂的信息,应该运用某种方法、策略来整理信息会更容易看懂明白,这时,“画图”策略的选择自然成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教学过程中始终保证时间让学生尝试画一画,这样不仅让学生发现画图策略的清晰明白,看到几种情况的画图的相似与不同,而且使学生画图的意识加强,技能也上一个台阶。也只有掌握熟练画示意图的技能,才会在解决问题中发挥它的价值。
引导学生在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同时,发现规律,整理出方法都是通过画线段图策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引导过程,内化策略,帮助学生实现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从思维训练到数学表达的升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策略意识。
(网易山西 黄晶 贾婷茹 助编 赵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