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潺潺,滋润万物生长;书香幽幽,启迪人生智慧。4月15日上午,太原市迎泽区小五台小学六年级组四位老师就《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展示活动。
四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有千秋,她们以“读名著,品人物”的项目学习为抓手,以“我为鲁滨逊做手帐”为驱动性任务,精心设计了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引领学生通过作品阅读,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每一个孩童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勇闯天涯、漂流历险的江湖梦。
鲁滨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小五台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乐观坚强、不畏困难的鲁滨逊也成为了学生们的精神偶像。
任毅老师引导学生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了交流,接着大家以小标题的形式将整本书梗概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与此同时,学生能将抓关键词的小妙招学以致用,初步感受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目录进行讨论:你对哪章内容最感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顺理成章地引出做“荒岛求生手帐”的项目任务。
同学们跟随鲁滨逊的脚步踏入了惊险刺激的孤独冒险之旅。“鲁滨逊为什么会流落荒岛?”“鲁滨逊怎样克服荒岛上的种种困难?”“鲁滨逊最后回国了吗?”……问题接连不断,疑团此起彼伏。在杨俊丽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交流,根据时间整理更详细的故事情节;并梳理了鲁滨逊把将事情分为好处和坏处,接着,依据任务单为鲁滨逊写下第一篇手帐,并感知人物形象;同时,杨老师指导恰当的阅读方法,勾联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悟出积极乐观面对困难,看待事情要有辩证思维的道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胡芸老师以饱满的激情感染着同学们,引领学生共读了鲁滨逊救下“星期五”的精彩片段,无论是对于这本书的定性,还是与大家分享阅读中的所想所感,还是深层次的发掘某些问题,比如:“星期五”人物的设定有什么作用?“星期五”可以是女性吗?以及阅读对我们有什么益处?都是在引导学生从机械式的浅层阅读走向灵动式的深层阅读,将零碎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真正实现深度阅读。学生畅所欲言,发展高阶思维。
马玲老师带领大家先回顾了师生共读的书目,由此引入《鲁滨逊漂流记》,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绘制的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思维导图、生活轨迹图和荒岛示意图。精彩生动的讲解,迫不及待的分享,不但感受到学生们独到的见解、感受,更是与主人公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通过学生交流鲁滨逊手帐,品评人物,讲述情节,畅谈感受,与人物对话,与伙伴辩论,思维碰撞出火花。
《鲁滨逊漂流记》的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好的示范引领,实现“指导一本”带动“自主阅读”一类,让学生能“跟随外国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最后,王变花副校长对四节课进行点评和总结,她指出教师们能精准地创设出符合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的学习任务,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这样的情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也贴近实际。接着,王校长强调设计更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任务,更契合于课堂。要通过评价让学习过程“看得见”,以真正体现学生建构知识或经验的过程,最终促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情境化、实践化、结构化,以走向更深度、更开放、更有意义的教学模式。
书香墨韵传风雅,整本悦读染芬芳。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站在学生阅读实情上,立足整体,聚焦情节,通过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适度进行阅读指导,分享阅读成果,引导学生在不断的阅读推进中,提升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将阅读、善读落到实处,使得整本书阅读真正走向深度阅读。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马玲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