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国家级示范区基地校建设工作,推动太原市第五十六中学“聚焦课堂 转型蹚路”活动的扎实开展,按照《新时代好课堂“五·五六”工程》工作方案,五十六中于4月9日至17日特邀太原五中名师走进课堂,开展双新双减好课堂研讨活动。
易红波老师展示的课题是高一物理必修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其中“绳球模型与杆管模型”临界条件变化莫测,学生极易混淆,是高中物理的难中之难,师生都感到难以把握。易老师从学生已有的“向心力分析”基础入手,通过自制实验器材,引导学生体验圆周运动中绳球模型和杆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运动练习和区别,再从理论上计算向心力的大小,分析其方向,自主探讨“小球如何才能通过最高点完成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再引导学生完成“在任一位置小球恰好不脱轨的条件”的探究,最后用五个难度循序渐进的练习题来落实学习内容。
易老师的课堂深入浅出,环环相扣,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对比,建构出两种物理模型;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引导自主探究两种模型的圆周运动临界条件,学生思维得到了拓展延伸,提升了学科的科学推理和反思交流能力;精选习题逐个突破,将所学知识全部落实,同时也是给学生一个寻找漏洞、巩固提升的时间。同时,易老师的这节课也为五十六中物理教师今后“如何上好习题课”理顺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申彦敏老师以Animals in Danger为主题展开教学,通过听、说、读、看、写来引导学生感知主题。首先以birds’dreams作为话题,导入camels,whales,tigers等动物的现状,让学生感知这些动物目前处于危险之中,创设情境来探讨如何去保护动物的方法,从而呈现目标语言to不定时在句中的用法。在课后练习环节,通过选取典型素材,以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素材为载体,训练学生如何完成句子还原和非连续文本阅读的题型,通过典型试题的训练,归纳出做题的方法。
通过课后与申老师的探讨,英语组的教师受益匪浅:在话题的引领下,可以结合更多的素材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课后备课中应该精选素材来训练学生,通过练题来归纳此类题型的做题的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课程容量较大,组织难度较高的一堂课。张翊君老师巧妙地围绕核心知识,设置了三个议题,四个探究活动,一个实践拓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堂课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中,自然而然地生成、整合、落地,更有直观清晰的系统构图帮助学生们既形成了宏观认知,又梳理了核心概念,更走出了知识误区。引领学生们进行深度学习,分析设问、掌握关键信息、组织答案,并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始终围绕着学生展开,值得政治组教师的学习和借鉴。
沙老师以构建大单元思维体系为背景,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三大学习模块入手,设置了四个学习目标:阅读地图描述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运用相关地图归纳一个区域的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结合实际生活分析一个区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等人文环境特点;举实例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包括地图阅读、资料收集、问题分析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
沙老师的展示为地理组的教师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地理教学路径,同时也促使地理组的教师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大家将以这次讲座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地理人才而努力。
王文龙老师展示的主题是《平行线的拐点》,王老师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使用了多媒体设备、一题多解,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探索新知识创设条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既有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又有动脑思索和探究的数学思维活动;既有自主探究,又有合作交流;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也指导学生积极验证;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见贤思齐方能明方向,知行合一才能行致远。此次展示交流活动,是一次方法的展示、思想的碰撞、观念的融合,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今后,教师们在引领示范中明确方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在“五·五六”工程这片沃土上,让自己的“半亩方塘水长流”。
(网易山西 张敏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