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激发孩子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文化自信。5月11日,太原市小店区光明小学开展了“品读龙城续文脉,行走晋阳入古城”的项目式文化研学活动,来一场穿越千年的风雅之旅。同学们走进太原古县城,亲手制作花馍,增长劳动技能;游《清明上河图》,感受北宋繁荣;访文庙拜孔子,传承中华文明。
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此次研学目的地太原古县城:古老的城池、传统的文化、非遗的技艺,讲述着过去的历史,同时也展现着现代的文明!光明学子出发啦,去探索山西文化的宝藏。
城墙巍峨壮观、城内建筑林立,太原古县城正以气势雄浑的完整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观澜门下,王美荣主任主持了开营仪式并讲话。希望学生们能通过此次研学活动,收获成长和快乐!
手工磨面 制作花馍
花馍,又叫面花、面塑,它起源于中国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在民间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是山西一带著名的汉族传统名点,是人们用面粉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其花式多样而命名为花馍。它兼具食用、观赏、礼仪三大功能,是指尖的艺术、舌尖的美食、心尖的情结,它的文化底蕴深厚,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较为完整的体系。
此次项目式活动开展初期,老师通过非遗面塑行前课,带领同学们欣赏了面塑艺术,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让学生们心生向往;给学生们讲解了制作花馍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做到有备而来。
活动中,同学们在太原古城科素研学实践基地专业研学导师的带领下走进太原古县城,课程以太原古县城为地理依托,以山西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花馍为主题,通过动手实操,自己设计制作花馍,体验花馍的制作流程,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价值,理解人类在劳动中创造智慧与美的历程,理解人与粮食的融合。
团队合作磨面粉,尽享劳动的乐趣,让学生们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思路,通过劳动提高他们的合作、实践和自我管理等多方面能力。同学们在亲手体验面粉的制作流程之后,深刻领悟到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同时也能够深入体会父母养家糊口的辛苦,从而培养热爱耕耘的优良品质,并树立起珍惜粮食的美好品德。
游清明上河图 探文庙拜孔子
在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及地位,对那个繁荣、幸福的宋朝窥见一斑。借此契机,行程前,老师又带领学生进行了《穿越宋朝一日游》的主题学习,深度了解那段繁荣的历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研学,同学们走进《清明上河图》展馆,感触科技与艺术所蕴含的深邃美学精华;踏入宋街,体验一次古老而迷人的木版雕刻,制作一张魁星点斗的年画,玩转一次汴梁书坊的印刷,领悟宋代深厚的人文底蕴及其传世的卓越文明;拾阶而上,登船就座,在乐声的陪伴下体会“两岸风烟天下无”的繁华盛世。
在文庙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传承文明,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研学的旅途中,孩子一同度过了很多精彩而富有意义的快乐时光。同时受到家长和同学的广泛好评,家长们反响热烈,这种支持与信赖,激励光明小学继续前行。
通过此次项目式文化研学活动,同学们“研”有所思,“学”有所获,“行”有所成,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张琴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