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午,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入院一名昏迷3小时余的患儿,经过多学科评估患儿存在昏迷、脑水肿、休克、肺出血、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病情极其危重。于是,急诊科工作人员立刻将患儿护送至儿内科。
入PICU后立即为患儿制定了个性化的医护一体诊疗和护理措施,予以呼吸循环支持、脱水降颅压、预防感染、亚低温脑保护、补液等对症支持,动态监测患儿每一刻的意识状态、呼吸、心率、血压、氧合和病情变化……经过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寸步不离的守护,宝贝闯过了生命的一关又一关。病程72小时患儿精神反应好转,语言及运动功能恢复,颅脑核磁未见异常,虽然过程艰难,但是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令医护人员备受鼓舞。住院6天,患儿顺利出院,回到了父母和亲人的怀抱。
像这样的故事,在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并不少见。
有一名叫圆圆的小患者,出生2个月就出现发烧症状,并快速飙升到40摄氏度。几经周转,宝宝来到了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入PICU后持续高热不退,伴寒战,精神反应差,嗜睡。当日上午,初步诊断为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经过抗生素治疗后,圆圆体温很快恢复正常,精神状态逐渐好转,腰椎穿刺复查脑脊液的白细胞计数也逐渐下降,住院20余天,圆圆宝贝痊愈出院回家。
李安安(化名)是一位9岁“小糖人”酮症酸中毒的患儿,院外反复腹痛、便秘10余天,2024年4月17日凌晨2:00入院,入PICU时,孩子已陷入昏迷状态,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皮肤发花、呼吸困难,血糖H多次测不出,血气PH只有6.91……可以说孩子已经徘徊在生死线上了,情况十分危险。值班医师快速评估病情,边抢救边电话联系病房主任,积极制定治疗方案,扩容、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降糖等治疗。经过漫长的30多小时的治疗,患儿血糖从测不出到54.57,再到47.53、32.4、10.52,血糖正常、尿酮体转阴,酮症酸中毒纠正,意识转清楚,孩子妈妈终于露出笑容,住院2天患儿精神反应可,血糖监测稳定,转内分泌科进一步调糖治疗。
患者的认可就是儿内科医护团队勇往直前的最大动力。儿内科病区的办公室、工作走廊由锦旗铸成了一片片红墙。一幅幅庄严肃穆的红丝绒布、一排排光彩夺目的金色敬语,在宽敞明亮的病区里格外耀眼生辉,像万千萤火虫汇聚一堂点亮的星火夜空,注视着默默奉献的天使,不声不响地照亮着他们前行的白衣路。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殷晔 王婧 张晓晓 李小琴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