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市迎泽区港道小学科学老师刘一丹带着同学们玩转科学课堂,沉浸式揭秘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是产卵、脱皮、吐丝、牺牲的一生;
蚕的一生,是古代载桑、织布的勤劳的人民,是古人发现利用自然的智慧;
蚕的一生,是承载丝绸之路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
“我”是一只普通的蚕,“我”却有不平凡的一生。
刘老师利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对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三单元《昆虫》开展的学习活动,以学校科技节的活动为任务情境,按照“认识昆虫--饲养昆虫--研究昆虫”的顺序展开。并且设置了跨学科教学的规划内容。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做了前期的准备。师生共同设计观察记录表,提前让学生设计蚕房,收集相关问题并安排各学科任务,组织开展蚕的课堂教学。
第二阶段动手实践,进行蚕宝宝养殖工作。
学生给蚕宝宝安好家后,放入洗净擦干的桑叶,再用干毛笔或小刷子将蚁蚕轻轻扫入盒内。提醒学生每天清除粪便、换桑叶,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情况,并及时填写蚕的生长记录表,拍照发在班级群内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分享。
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及时解决。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经过一个多月的沉浸式的体验活动,学生在养殖、观察、记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最后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有蚕丝扇、蚕丝书签、蚕茧工艺品、蚕丝的一生小报等。
让学生亲自走进蚕的一生,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并且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能关心爱护小动物,亲近自然,珍爱生命,体验对生命的尊重与责任。
通过此次项目活动,同学们亲自饲养了昆虫---蚕宝宝,沉浸式经历蚕的一生。不不仅知道了蚕的相关科学知识,一生中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同时明白了蚕的一生非常短暂,只有46-52天左右,但是蚕的一生却是伟大的。蚕丝可以做蚕丝扇、蚕丝书签、蚕丝被等物品。蚕茧可以做成工艺品等装饰。蚕蛹可以炒着吃,有提高免疫力、降血脂的作用。蚕的粪便---蚕沙可以作中药材,做枕头、祛湿健脾。不仅如此,蚕也开辟了一条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延续到今天的一带一路,承载文化经济的交流。
同学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并且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能关心爱护小动物,亲近自然,珍爱生命,体验对生命的尊重与责任。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王晓丽 刘一丹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