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市杏花岭区北大街小学结合本校每学期一次的“青蓝工程”系列活动,开展了各学科“渗透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养”的主题教学研讨活动。
2024年4月,在学校梁清丽副校长的组织下,武晋萍老师、芦江老师和白娟老师三位市级教学标兵引领示范,开启了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的序幕。
其中,白娟老师执教的《Great Invention》属于“ 人与社会 ”范畴中的“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子主题内容。课堂上,白娟老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How do thesegreat inventions change our lives?What are yougoing to invent?
这些问题链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热爱伟大发明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课的最后提出:To be an inventor , what should we do?学生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Dare to imagine. Learn to watch. Do somesurveys. Try to make. Never give up.
这些环节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白老师在循循善诱中将英语学科和科学教育相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兴趣、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
课后,各学科组举行了教学标兵听评课活动。在交流环节中,老师们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英语组的交流中,刘薇老师提出跨学科需要打破学科的界限,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利用这些联系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张芬老师认为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语文组的老师们探讨了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融合的方向和可能性。
会后,各年级组按相关要求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学习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相关要求,积极配合,共同备课,积极准备本次教研活动。
语文组的研讨课上,老师们有的结合课文内容将科学知识渗透到课堂当中,有的结合文本把重点放在科学精神的弘扬上。
李嘉琪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科学的常识性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李老师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有详有略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李嘉琪老师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将科学知识和语言文本很巧妙地结合起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陆宏洁老师执教的«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中,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视频,了解感受太空生活的奇特有趣,激发学生去主动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杨艳萍老师执教的«“贝”的故事»一课,以“中国钱币博物馆”VR之旅情境引入,学生通过高科技手段身临其境了解“贝”的来历及作用,将科学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学生也更感兴趣。
数学学科中的科学要素的渗透更加具有实践性。陈建云老师执教的“土圭之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资料和动手实验圭表等活动中,了解了古人通过影长确定一年时长和分辨四季的方法,进一步认识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米晋红老师执教的“科学中的反比例”,利用科学中的杠杠实验,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用数学反比例的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体会了数学知识和科学实验的魅力。
数学和科学紧密联系,相互渗透。课后,数学组进行了“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邀请到杏花岭区教研员孟亦濬老师参加研讨活动,她指出:数学是科学的先锋,要立足数学学科,在学科融合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郝校长在活动中指出,希望大家继续深入了解数学与科学之间的联系,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德法课上,王雅婷老师执教的《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主要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探问科技史,对比见变化——以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任务二:分享科技成果,感受中国力量——课前布置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的领域进行资料搜集,课堂上开展“小小新闻发布会”活动。任务三:科学之利弊,思辨见真知——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最终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使人类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又给人类带来消极影响。
这节课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技的力量,感受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树立了科学理想。
科学课作为科学教育的主阵地,更加规范地开展了以动手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
刘佳颖老师以多浆植物中学生较容易见到的仙人掌和芦荟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动手探究为主,活动递进式展开。通过找仙人掌的茎和叶,学生发现它的形态特征:茎绿色、覆盖蜡质,叶退化为刺。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 芦荟的叶,学生发现它们的结构特征:内部含有大量水分。
范丽老师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人口增长带来更大资源需求,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枯竭将难以补充,并学习了守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动手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善用自然资源的新材料、新技术。
英语组的老师们认真探索实施跨学科学习的有效路径,把跨学科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
刘扬老师在教授多维绘本第2级中的Lucky Seal一课中,与科学知识相融合,结合北极的食物链中的一段,即海豹—>北极熊。其完整食物链形式为藻类—>鱼虾—>海豹—>北极熊。其中北极海豹为第三营养级,北极熊为第四营养级。课文的语言、词汇均贯彻着食物链顶端动物对食物的捕获,以及被追捕者的求生本能。这是典型的生物自然现象。第一营养级(生产者5)与第二营养级也可以进行补充,学生则可以获得完整的信息,为多维第五级的“It started with a plant”作铺垫。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任务的同时,跨学科融合科学知识,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体育课上,吴艳琴老师执教的《跳跃与游戏》,创设跳跃训练营。通过探究立定跳远起跳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跳过垫子,分组自主将垫子的高度由高到低,由短到长,不断挑战任务。在学练赛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美术课堂上,张祥雪老师执教的《卵石画》,以美术学科为核心,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融入科学科普,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卵石的形成过程,以及介绍卵石的特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音乐课上,侯琳老师的«小小音乐家»一课中,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塑料袋声音、观察音叉振动,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激发学生了解更多乐器发声的原理。课堂上,教师以聆听声音引起学生好奇,学生通过聆听、观察、亲自动手实验、欣赏其他小音乐家带来的音乐曲目,了解乐器的声音如何产生,将科学与音乐学科结合起来,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对音乐更感兴趣。
科学创筑未来,教育助燃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是一场全员行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当一个个小“科学梦”开花结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早日实现。
北大街小学的老师们带着责任,带着决心,带着智慧,积极探索,不懈追求。深耕课堂,潜心育人,北小教师必将坚定探索步伐,砥砺前行,静静求索,默默耕耘,为杏花岭区推进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实验区努力奋斗,为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贡献新时代的教师力量。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郭一静 助编 郝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