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科学与数学学科相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近日,太原市杏花岭区小东门小学开展了“科学与数学相融相促”主题教研活动,全校科学、数学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小学数学和科学这两门学科之间的教学理念类似,在教学过程中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从数科不同的角度探讨学习的方法,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数学与科学整合例子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活动较为单一,学生了解不深刻。如能自己设计,那对稳定性的认识会更深刻。在五下的科学课中有一节《搭支架》,就是探索什么支架是最稳定的结构,所学的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先确定主题《我是小小搭建师》,孩子们充分动手操作,进行有效融合,小组合作搭出不同的支架。搭建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稳定性,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理顺教学内容,适时整合进度
当教师想要进行学科融合时,会遇到一些内容的教学时间是不一致的,有的内容是同一学期不同时间,有的内容是不同年级的。教师整合时要思考什么时候进行教学比较合适,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理顺内容,适时整合进度。
改变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活动时间是不固定的可以是一节课,几节课,一个月,甚至一年及以上。活动地点也不仅限于教室,可以融进校园,公园,社区,工厂等地方,让学生真正贴近生活。学生的活动方式也是多元的,学生可以自行组织探究,小组合作,家庭合作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正比例》可以和五年级科学上册《阳光下的影子》内容进行整合,开展主题活动《测量大树有多高?》。猜想“物体高度与影长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通过分组测量,记录数据,发现物体的高度和影长的比值总是不变的,它们成正比例关系,从而更精准地测量出大树的高度。
怎样把两门学科更好的融合在一起,需要两个学科的老师成为催化剂,在数科整合的思维下,进行教学设计,跳出学科本位的思维方式,在一种更宏观的视角下审视教学努力打通学科边界,实现从表层相关到价值体认的跨越。
(网易山西 郗艳 通讯员 杜晓菊 助编 郝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