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午节在我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审美、文学素养。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附属小学特别开展了“浓情端午 与爱同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李彦萍校长带领党员教师以及24名优秀少先队员共同走进王家峰党群活动中心,为社区工作人员带去节日的祝福,并同他们共同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活动当中。
端午节绘彩蛋是一项很传统的文化传承,人们赋予孕育新生命的蛋美丽的颜色,并把它们当作礼物送给孩子们,将鸡蛋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象征圆圆满满。
二、三年级同学们纷纷用笔在蛋壳上描绘出一幅幅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画面,有笑脸、天空、粽子、雄黄酒…样式丰富。学校以年级为单位,还分设了作品展示区,引得同学们纷纷驻足观赏。样式丰富的彩蛋作品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还承载着人们对健康、幸福和吉祥的祈愿。它象征着驱邪避灾、祈福祈愿、祭祀祖先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香囊内的香料和草药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保佑身体健康,为生活带来好运和吉祥;包粽子,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寄托着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之情。粽子的形状象征着丰满和丰收,代表对来年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同时,吃粽子也被认为可以祈求丰收和庇佑。
四五年级同学一起联动,在大家的巧手制作下,一个个漂亮的香包、粽子完成了!利用年级作品展的契机,同学们发现了不同创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同学们还把对端午节的情怀寄托在画笔上,缤纷的色彩、生动有趣的画面、内容丰富的文字,一张张端午手抄报,展现出同学们对端午节习俗的喜爱和心中五彩斑斓的爱国志和成才梦,展示了孩子们立志成才,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雄心壮志。
同学们结合“变废为宝”的理念,运用了美术、科学方面知识,制作出形态各异、造型精美的手工龙舟。
在一双双灵巧小手的创造下,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别样的童真、童趣。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通过利用矿泉水瓶、橡皮筋、卡纸、木棍、透明胶带等材料,
学校组织年级举行“赛龙舟”。同学们围在充气水池边相互较量着谁做的纸龙舟游得更快更远。“参赛”的同学紧握船身,铆足干劲给龙舟增加“马力”。旁边的小观众们也纷纷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往里看。整个操场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同学们在龙舟赛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龙舟文化同样渗透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既教会学生善于感悟与体会,更是强化学生对学校、家乡、祖国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在龙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下,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加深全校师生对龙舟精神的学习与传承。
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增长了有关于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的知识,还让全体师生在感受浓郁的节日文化气息的同时,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来自学校、老师们的关怀与温暖。
(网易山西 张敏 助编 郝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