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整体变革,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新秩序、新挑战,促进高中教师的转型发展,适应自主选课、分层教学及生涯指导的新要求,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特组织高三教师赴厦门参加“3+1+2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与名校学习高级研修班”。
名家讲座夯实理论
肖娟群老师任职厦门大学高教研究中心,是中国教育在线特邀生涯发展专家。肖老师以“新高考背景下学生选科与学业规划思路与策略”为题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对新高考的宏观把握,清晰解析新高考的方向和选拔标准,也有实例分析,以小翊、小涵、小海、小怀为例的一个个真实案例、一段段选课困惑,引发了全场老师热烈的讨论,精彩的发言层出不穷,是学员们的困惑,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谢志芳副书记任职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正高级教师,是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研工作者。谢书记的“基于课标规准的教学改进与专业提质”讲座明确了核心素养教学改进的六大策略:整合性、主题性、单元性、项目性教学;情境化—问题化—任务化教学;深度教学;真实情境的学科活动;基于大观念的教学;有意义的学习。讲座内容高屋建瓴,有的放矢,让学员们明确了新高考下教师只有教学理念创新变革才能适应新环境。
邵水平校长任职厦门实验中学校长,是福建省教学名师、英语学科带头人。邵校长“高考评价体系下学科管理的核心关注”的讲座,提出教育处在剧变中,学校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科学技术也在为教育赋能。新高考对课堂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思维技能的培养,知识与思维并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课堂已成为主流。
刘伟任副校长是集美中学副校长,是福建省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刘校长“树立精准意识,实施精准教学”的讲座,从学生的缺失需要、成长需要到智慧的需要,层层深入,引发思考,学生的学习行为效能感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更是从学生内驱力出发区分两者的不同,观点新颖,指导性强。
实地参观增长技能
海沧中学创办于1949年,学校属于公办完全中学,占地面积100亩。学校荣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福建省高中课改基地校”等称号。
抱着参观、学习、交流的态度,教师一行来到海沧中学。海沧中学校长从学校概况、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方面进行了整体介绍。原来,“美体双修 益智怡心”并不是一句空话,海沧中学真正践行了这一办学宗旨。
聂国先老师做了“新高考命题趋势及教学实操核心技术”的讲座。聂老师作为福建省“国培计划”培训专家、高考出题人,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也有贴近教学的实操。他从新高考顶层设计的理解、单元教学及其课堂应用、命题讲析与作业重构三个方面进行的讲解,面面俱到,可操作性强。整场讲座精彩纷呈,受益匪浅。
聚精会神专注学习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老师们专注听讲,积极思考,认真记录讲座要点,使得自己在讲座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以此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引学生的选课方向,辅助其规划未来的发展道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量新理念的冲击使学员们应接不暇,唯有记录下来才能反复学习和研究,如饥似渴的学员们用新理念、新方法充盈自己。
智慧碰撞交流反思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座之后的交流研讨是知识理念的借鉴和共享,是思维视野的拓展与延伸,是智慧碰撞之后的闪耀火花。
白东进老师:
通过聆听谢志芳、肖娟群、聂国先、邵水平、刘伟等专家和管理者的专业引领及经验传递,感触颇深,更深切认识到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素养的提升。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契合课改精神。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发现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刘红霞老师:
在新高考大背景下,教育变革迫在眉睫。作为教学一线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厦门的培训学习受益匪浅。聆听专家谆谆教诲,宏观引领,微观指导。在平时课堂教学上,要深度教学、深度思维,引导学生、追问学生,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思维。更应思考学科教学的变与不变?立人性之心,修教育之本。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让教育回归本心、回归人文关怀、理性精神!
刘剑慧老师:
师道远而学无涯。通过走进名校厦门市海沧中学,感受到这所历史悠久、培养人才最多的学校,秉承崇德尚学的校训,努力实现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的办学目标。学科专家聂国先老师的讲座,精细化地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大概念、大理念下的学业质量标准,构造智慧课堂,实现高效学习,引导学生生涯规划,让学生获得成功和喜悦,享受快乐和满足,使教学充满希望和梦想。
由志荣老师:
各学科教学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需求,研究学生怎么学,因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求知欲的需求,让学生在课上展示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愿学、想学、会学、乐学,真正把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出来,达成教与学的目标。
琚双峰老师:
从高三下到高一之后,教学要慢一点,温柔一点。课堂不是只传授知识,知识只是载体,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课堂上要设置有思维的问题,要情境化,让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活动起来,以学生为中心,助力学生成长。
赵霞老师:
通过培训学习,我认识到在新高考背景下,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教学设计应注重情境化、问题化,课堂中应贯穿多元化评价,课后作业要有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以不变应万变,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和长期发展。
姚俭老师:
学习让人不断获得新的提升。通过此次学习,我对新高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深入了解,特别是即将进入的新高一的教学工作,学习中国高考的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研读课程标准,注重情境化教学、问题化教学、结构化教学,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让自己的教学达成育人目标——为国家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王艳丽老师:
培训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个生命温暖另一个生命。此次厦门培训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新高考形式下的选科。其实身边不乏以各种身份或出于为了孩子好去指导甚至干涉选科的例子,我也因此略有质疑自己孩子选科的思路是否科学合理。此次培训中肖老师谈到要把选科拉长到10年来看,选科需要从三个视角考量:科目视角,志愿视角和未来视角,让我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选科和专家的要求是一致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会让一个人受益匪浅。培训能促进自身的学科专业发展,更精准地把握新高考、新课程、新标准,对促进教考有机衔接、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回到教学岗位上,我会努力把理论落地生根发芽,基于学生,立足课堂,研究思考,让美育浸润课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撸起袖子加油干,脚踏实地做教育,我目光坚定,步履不停。
杨艳荣老师:
携期待而来,载收获而归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新高考的深入推进,在教学中我们面临诸多困惑——选课走班、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综合素质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此次学校精心组织的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专题培训学习时间虽短,但受益颇多,通过聆听专家老师对新高考、新课程核心内容的解读,加深了我对相关政策要点和精神实质的领悟与理解,深切体会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使我更加明晰了学科育人理念及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方向和重点有了清晰地认识。我会尽快将所学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践行新高考、新课程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子的成长铺路搭桥。
桂蕾老师:
学无止境,道阻且长。作为第五批新高考的省份,我们山西的教师对于新高考是既熟悉也陌生。新的模式是挑战还是机遇,这是困扰我许久的问题。这次研修正逢其时,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有的高屋建瓴,宏观把握;有的细致入微,可操性强,干货满满。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根植于核心素养之中,态度、高度、力度、温度更是教育的本真,选课的严谨与思考不是一蹴而就的任性。原来,教书育人不是一句简单的表达。作为新教育时代的老师,我一定与时俱进,不忘教育初心。
王智华老师: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变革,给我们带来更多挑战,通过此次学习受益匪浅。新高考改革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核心素养,增强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实施精准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更愿意学、学得更有效、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基于课标,要精准备课,精准授课,精准作业,精准辅导,精准备考。
张加艳老师:
教学相长奋战高三,学研相济激荡教学!几天的培训中,倾情聆听专家精辟讲座,参观学习名校经验,让我深深认识到,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变革迫在眉睫,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要站在最前沿,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升教学能力,精研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精准把握命题方向,以适切的情境和问题引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教学研一体化,成为教师学生双向奔赴的幸福教育人!
高敏老师:
此次培训为第五批次进入新高考的地区提供了多样而丰富的参考路径和智慧经验,在新高考的背景下以考促教,教考衔接尤为重要,我们看到教与学真正指向了关键能力的进阶和核心素养的落实。在专家引领下我们关注了教育的热点话题,探讨了教育的政策议题,思考了教育的本源问题,并以之为指导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助力专业发展,进而走好立德树人之路。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唯有跳出井底,才能见识更广阔的天空;唯有跋涉山水,才能绘制职业的蓝图。培训接近尾声,但学员的学习热情依旧高涨,笃学不怠,行而不辍,教学之路漫漫,一直在路上!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通讯员 桂蕾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