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长河中,每一个阶段的过渡都如同一座关键的桥梁,连接着教师的倾力付出和学生的成长进步。近日,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与杏东小学聚焦解决“初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的现实问题,落实小学与中学之间的教学融通,创设小初衔接实践平台,探讨如何让孩子们在这个关键转折点上平稳过渡,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无缝对接,从而帮助学生平稳过渡,提升教学质量,两校教师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乎孩子们未来的深度研讨之旅。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为了实现初中与小学教育的贯通,促进学生的平稳过渡与持续发展,五十三中与周边小学积极对接,开展了初中教师到小学上初小衔接课的创新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教育理念的探索,也是教学方法的融合与创新,更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实践,取得了预期效果。
在衔接课的前期筹备阶段,在学校领导的统筹安排和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四科的率先示范。学科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从深化教学研究、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迁移、培育精品课程等方面细致准备,深入研究小学课程体系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旨在找到知识的最佳衔接点,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稳固的知识桥梁。
课堂上,四科教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小学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课程体验,让他们对初中的学习内容有提前认知,打下思维基础,又能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笑声连连,掌声阵阵,干货满满。
问题就是课题,研究就是科研。衔接教育课后,在杏东小学教学岳校长的主持下,针对“初小一贯式培养的教学研究”这一课题,五十三中教师和杏东小学教师围绕“中小衔接要衔接什么”的现实教学问题,从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年龄特点、学段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结构体系、教学要求、质量测评等方面,展开了面对面的深入的研讨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在六年级下学期逐步引入初中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着重研究了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衔接策略。从培养阅读兴趣到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从简单的记叙文写作到复杂的议论文构思,指出小学侧重强调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初中则着重阐述学科思维的建立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并将自己精心设计的系列连贯性教学步骤进行了解读。
针对当前小升初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盲点漏点,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在六年级总复习时,备课方面可以参考《课程标准》的要求渗透初中数学的学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知识方面要强化对学生计算能力的练习,实现有的放矢,精准施教。
围绕初中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法展开,提出了通过英语角、英语短剧表演、英语配音、英语单词秀等学科活动和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和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注重将语法知识的逐步渗透的浸润式英语教学法。
初中年级段是小学高年级段的延续,与高中阶段相衔接,是培育道德品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她特别强调了中考的无情境不命题原则,突出情境设置在教学中尤为重要,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是增强学生课堂体验感的主要途径。建议道法教师更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对课堂情境进行创设,以此构建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的生活情境。
弓英校长最后总结指出:教育之路,任重道远。通过此次“初小衔接的贯通教研”交流探讨,两校迈出了教学上坚实的一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两校将持续努力,不断优化教研方案,从德育教育、学科学习、心理健康、科学教育等方面为孩子们的成长铺就更加坚实、更为顺畅的道路。两校将携手共进,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不懈奋斗。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初小衔接能够真正做到不断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贯通教研的助力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生命不息,探索不止。这样“双向奔赴”的初小衔接活动让大家看到了一群积极奋进的教育人,在义务教育的衔接口奋力交接好有分量的交接棒。此次教研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教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更是一个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过程。期待遇见未来,积势蓄力,使每一朵小花都能在天地间中自由地绽放,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共谱携手育人新篇,再结教育丰硕成果,不断探索创新,为初小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贡献更多的五三力量。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通讯员 刘婷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