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发展经济、建设小康与扶贫攻坚是农村发展的三大核心任务。7月13日至14日,晋中信息学院太行书院的“三下乡”实践团队,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深入到庙荒村,将发展经济、助力小康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为农村中心工作服务,为农民的致富之路添砖加瓦,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庙荒村,一个曾经被贫困与荒凉笼罩的小山村,如今已蝶变为“河南最美乡村”,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注脚。团队成员们一踏入这片土地,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古朴的石板路、错落有致的篱笆小院、以及那些充满故事感的小院名字——“尚德小院”、“自强小院”、“和谐小院”……每一处都散发着新生的活力。
回望往昔,庙荒村曾是黄华镇最穷的村落之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沉甸甸地压在村民的头上。出行难、吃水难,300多亩耕地靠天吃饭,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但这一切,在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拂下,悄然改变。正是这份不屈与坚韧,为庙荒村的蜕变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庙荒村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村民自治的方式,庙荒村逐步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让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在为期数日的调研中,学子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体验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走访农户,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和生产需求;在乡村特色产业基地,学习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深入挖掘庙荒村的文化资源,以拍摄纪录片、制作宣传册、网络传播的方式,将庙荒村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特色亮点展示给外界。
学子们走访村中的多户人家,听他们讲述着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尚德小院”的主人激动地说:“以前这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现在水泥路直通家门口,自来水也接到了厨房,生活方便多了。”“自强小院”的阿姨则指着自家新装修的房子自豪地说:“这都是政府政策好,自己也努力,才能有这样的变化。”“和谐小院”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充满了童真和欢乐。学子们用镜头捕捉下村落中的美丽瞬间,用笔尖描绘着村民们的幸福生活。这些记录将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宝贵的记忆,激励着更多的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调研活动缓缓落下帷幕,视线再次聚焦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这片土地见证了庙荒村从贫穷到振兴的巨变,也让参与调研的学子们心潮澎湃,对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与期待。庙荒村的故事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践的一个缩影。它是一个村庄的蜕变历程,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段重要的历程。未来,还有更多的“庙荒村”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庙荒村”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亮丽风景。
“乡村振兴,青年有责。”此次调研,让晋中信息学院的学子们见证了乡村的巨变与希望,更让他们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庙荒村的蜕变,是无数个昨天的努力与汗水的结晶。学子们被这片土地上的变化深深触动,乡村振兴不仅是一项国家政策,更是无数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未来,太行青年学子将继续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他们将利用所学知识,为乡村引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理念,推动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够变成现实。
这一站是太行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三下乡庙荒村之行,带着太行青年走访农户,深入调研,感受深切。从田间地头到村民家中,我们见证了乡村振兴的初步成果,也发现了待解难题。调研中,我们细心记录,用心思考,力求真实反映村情民意。最终,呈现的报告不仅是对庙荒村现状的总结,更是我们对乡村振兴策略的思考与建议。此行让我们收获了知识,更坚定了服务乡村、助力发展的信念。
——太行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团指导老师 付莉媛
村子不大,但是让我们感觉新奇温馨;人口不多,但是让我们感到亲切自然。到了村里,大爷奶奶一直邀请我们品尝自己种植的李子,他们的热情与坚韧,让我们动容;生态农业的尝试,展示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讲解员的耐心讲解仿佛带着我们重回七年前,感受那时的落后贫穷;大爷大妈的笑声仿佛让我们穿梭至今,感受乡村振兴的变化。
——太行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团队长 曹佳菲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