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自身的肥胖因素,手术可能会很困难。幸好有市妇幼的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团队,特别是有麻醉医生精湛的技术,我的手术才能这么顺利进行,现在才能恢复得这么好。”9月5日,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刚生完“小龙女”的郭女士坐在床边,容光焕发。两天前,她经历了一场惊险的“重量级”剖宫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据了解,这是医院遇到过病态肥胖程度最高的产妇,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例椎管内麻醉剖宫产。对于郭女士来说,看似寻常的手术,却有一道道难关需要闯过去。
9月2日下午下班前,麻醉科范作雷医生对第二天预约手术进行术前访视,当走到510床位时吃了一惊——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位“大胖子”。经过全面的术前检查和评估,明确其属于过度肥胖的准妈妈,产妇身高164厘米,体重是260斤,BMI(体重指数)达到了48.33kg/㎡。(女性BMI的正常值是18-24kg/㎡,数值超过28就属于肥胖,病态肥胖不仅给心肺机能带来很大的负担,一旦怀孕还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再加上产妇五年前做过一次剖宫产,是瘢痕妊娠,上次麻醉对腰部肌肉和层次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子宫肌肉也会因瘢痕而导致松弛度不够。另外产妇还伴有亚临床甲状腺减低等内分泌方面的合并症,这就需要全面考虑麻醉的方式。
通常剖宫产术采用的麻醉方式是椎管内阻滞,过度肥胖的患者往往体表标志不明显,体位摆放困难,椎管内麻醉的实施难度很大。而选择全麻,又会面临困难气道、低氧血症、反流误吸等风险,此外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也会比一般人困难。考虑到产妇也明确表示尽量给她半身麻醉,因为上次剖宫产的麻醉半天打不上,然后转了全身麻醉,由于没有第一时间看见宝宝的出生,她对此还一直心存遗憾。术前麻醉科郭唯行主任和产科张眉花主任等专家联合讨论,为郭女士制定了详细的麻醉方案和手术方案,最终确定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方案。
9月3日下午,产妇进入手术室后,连接各种生命体征监测,进行三方核查后,为了更好地配合腰椎穿刺定位和操作,经验丰富的郭唯行主任嘱咐郭女士采取坐位,产妇正面由麻醉科侯亚辉医生和田甜护士顶住,以免产妇因其他原因发生体位改变而造成摔伤或影响麻醉的操作,常规定位没有任何间隙感觉,麻醉科范作雷医生根据脊柱线和髂前上棘连线交叉定位,然后佩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抽药后,手持腰麻针于定位处缓缓进针。由于产妇背后的肌肉比较厚,腰麻针进针后着力点越来越远,外加上次麻醉还有部分瘢痕肌肉形成,针头部位稍遇阻力就特别容易打折,直接影响着穿刺的成败,所以最后接近蛛网膜下腔时只能采取“少退多进”逐步推进,凭借丰富的穿刺经验和细致的操作,一次性精准完成椎管内麻醉穿刺(12厘米长的腰麻针就剩下1厘米的水晶头),当大家看到清亮的脑脊液顺着腰麻针流出来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长吁一口气,回抽顺畅将麻醉药缓缓注入蛛网膜下腔,操作结束后产妇平躺,测麻醉平面效果满意。精准的麻醉为产科医生提供了手术的便利。
因产妇有剖宫产史,可能有黏连,腹壁脂肪肥厚不利于胎儿娩出,所以既要缩短手术时间,又要确保安全,手术困难重重。平时只需要两名医师就可以完成的一台剖宫产手术,今天产科张眉花主任抽调得力干将张雅琴医生和梁月帅医生三人进行手术。两人同时消毒同时铺巾,为手术的开始节省了不少时间,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在麻醉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助产士的全力配合下,一名7斤3两重的“小龙女”顺利娩出,新生儿响亮的啼哭给整个医护团队带来了信心。
接下来便是缝合大关。因为郭女士腹壁脂肪过度肥厚,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愈合不良等风险会直线上升。为了尽量降低这些风险,张眉花团队采用多层间断缝合脂肪,共分三层,外缝皮肤。四十分钟后,手术最终圆满完成,郭女士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
和病房护士做完交接后,范作雷医生还不忘嘱咐郭女士:“现在还在麻醉状态下,所以两腿是不能动的,就需要家属隔段时间给产妇按摩双腿,等麻药慢慢退却之后,双腿就慢慢恢复活动了,自己就要循序渐进的活动身体,千万不要躺在床上一直不动,如果有什么异常情况及时联系我们。”
术后两天范作雷医生先后两次对产妇进行了术后随访,指导她如何正确使用术后止疼泵,特别是锁定时间的概念以及使用时机,对于活动、翻身、咳嗽时疼痛难忍可以提前按压按钮,做到超前镇痛。他还详细了解并解答了郭女士术后对麻醉方面的疑问,为郭女士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市妇幼麻醉科的特色医疗服务。
“哪有什么平安体康,只是有医护团队在保驾护航。”联合会诊,提前预案,团队协作……市妇幼医护团队对于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了充分准备,麻醉医生技术过硬,手术医生成竹在胸,护理团队全面配合,这一场有备而来的紧张战斗没有惊心动魄,让危险消弭于无形。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殷晔 王婧 助编 郝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