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月明人尽望,金风送爽进课堂。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深化教师教学底蕴,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助力教师赋能成长。9月24日上午,太原市小店区教研室多位名师教研员莅临山西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太原市小店区东中环学校),对初中部教师的常规课堂开展督导视察工作。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语文组王瑞老师讲授经典课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她以一张史铁生的照片进行情境导入,以感受生命的绝望、品味母爱的深沉、体悟“好好儿活”的期望为任务群展开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落实到位,文本解读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任务设计环节巧妙、引导细微、注重落实,资源整合注重重构、立足思维、导向素养。
王老师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听、读、思、说、写、论等于一体,既注重对文章重点的研析,又关注一个词、一个省略号、一句话的挖掘,以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精湛的教学技能,结合初一学生的学情特点,给学生们带来一场锤炼身心的成长之旅。
数学组吴倩老师做课《有理数加减运算》,课堂教学先引入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再由飞机特技表演的情境引出两种不同的算法,体会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并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加减混合运算。
整堂课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之上,从加法到减法,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既注重学生的知识的建构,又关注学习的有效延伸。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之下,是教师深厚的经验积淀。
历史组李子荣老师在七年级二班讲授第六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知识进行了讲解。先以《战国策》一书为导入,明白了“战国”这一概念的由来,通过对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两幅地图的对比,体会到战国初期发生的两件重要的历史大事,而这两件大事也标志着战国七雄局面的形成。通过分享故事的形式感受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并讨论兼并战争的影响。
李子荣老师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整堂课目标明确、任务清晰,以学生为主体,环环相扣、课堂内容层层递进,教学环节设计巧妙,趣味横生,充分体现李老师深厚的职业素养。
道法组药彩萍老师做课《做有梦想的少年》,通过郑钦文的追梦故事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梦想的力量;通过生活观察、案例分享、阅读感悟等活动激发学生追梦的情怀,培养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袁隆平、黄文秀等优秀人物的事迹,启示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紧扣时代脉搏,把自己的梦想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
实践重知行,研讨助成长。各科教师深入课堂,积极听课,认真笔记,并在课后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通过听课与评课,教师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各位教研员们更是竭尽所能为师大附中的老师们精评细点,仔细挖掘,深入指导。
语文教研员武明珠老师指出,探讨如何备好一堂好课,实现情感的共生是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点:备课、理顺、讲透。作为亲情单元,这个单元怎么教?教师要有单元意识,关注单元导读提示语。关注学情,换位思考。学生应该怎么学?以声传情,温暖地学语文;沉潜词句,理性地学语文;结合自身,悟性地学语文。这样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甚至可以成为高效课堂。
王老师的课整体重构、真实读写、立足思维、导向素养,是一堂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有高度的语文课,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像董卿一样将那个秋天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学生受益匪浅。
数学教研员侯雪梅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点评。本节课的优点是老师讲课过程中能做到追问学生数学原理及依据,教师通过讲练结合的形式,学生讨论交流,及板书计算过程都是有效的课堂落实手段。侯老师还提出了几点建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价值的问题,做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师要有板书设计,例题要有示范性,引导学生正确的方法及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尊重·激活”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侯老师还对听课笔记本及教学设计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详细的建议。
历史教研员王会萍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她指出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注意到各个子题目之间的逻辑联系,把知识梳理通顺,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更加关注学生动态而不是知识讲解;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要培养阅读历史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针对课堂提问和师生互动环节,王会萍老师说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回答并适时予以鼓励和肯定,回答问题时不打断,讨论问题时不干预,充分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
道法组教研员郭昕老师评课内容之教学亮点:通过分享一些成功人士追逐梦想的故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梦想”这一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梦想,思考梦想的意义是什么,应该树立怎样的梦想。这些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还让他们从彼此的经历中汲取了灵感。教学建议: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把控时间,优化过渡语。
生物教研员马翠梅和地理教研员范国栋两位老师围绕太原市小店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该校青年教师进行了悉心的指导。从听课、备课、磨课到上课,每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深厚的见解,为青年教师指出了教学的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各位老师积极配合,认真聆听,认真笔记,既疏解了成长的困惑,又弥补了教学的遗憾。
地理教研员范国栋老师与该校初中地理组宫旭烜老师、马悦老师深度交流。范老师从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与教学、“尊重·激活”型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两大方面进行指导: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与教学,范老师以“探索人类的太空家园”为例,按照教学设计框架、要求,本章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及教学设计。强调新课标、新教材下,新教师要具有新教法、新思想、新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教学情景、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工具、推进地理实验和实践。
在“尊重·激活”型课堂的教学设计中,范老师讲解了基于学生兴趣的设计原则,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设计、基于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发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单元、项目化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范老师的讲解,地理组两位老师深刻认识到了新课标教学,大单元、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认真反思的教师才能够获得进步。范老师细致讲解,使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了撰写“尊重·激活”型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加明确了今后地理教学设计的方向,促进教师不断钻研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遥望远山而力行,且思且听且躬行。精准评课明方向,凝心聚力助成长。特级教师于漪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听课,一个看似寻常的教学环节,实际上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借鉴学习同事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还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可见,听课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听而有所思,思而有所得。教学征途之漫漫,想要达到心中理想的彼岸,一定离不开持续性的学习和思考。通过参加一系列的听评课活动,山西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的老师们通过思考感悟、分享交流自己的听课成果,并努力将反思转化为实践,从而推动教学改进的落地生根。期待老师们在反思中不断锤炼思想,用专业行为方式,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网易山西 张敏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