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6日
为“世界避孕日”
2024年9月26日
是第18个“世界避孕日”
主题是
“科学避孕,我的未来,我的选择”
口号为
“为爱改变”
关于避孕知识
你了解多少呢?
避孕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意外怀孕,更是对自己和伴侣生殖健康的一种负责任态度。未计划的怀孕可能会给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到女性的身体健康。此外,通过避孕,还可以减少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风险,为双方的健康保驾护航。
避孕套:这是最常用的避孕方法之一,使用方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性传播疾病(STDs)。但需要注意的是,其避孕效果取决于正确使用,包括全程使用和确保没有破裂或滑脱。
口服避孕药:包括短效避孕药(如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和长效避孕药(如长效口服避孕药)。这些药物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来抑制排卵或改变宫颈黏液性状,从而达到避孕效果。但使用前需咨询医生,了解适用人群和可能的副作用。
宫内节育器(IUDs):这是一种长效避孕方法,包括含铜IUD和含孕激素IUD。IUD放置在子宫内,可以损伤精子或改变宫颈黏液性状,阻止精子和卵子相遇或结合。其避孕效果好,但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放置和取出。
皮下埋植避孕剂:这是一种比较新型的避孕方式,通过在上臂内侧植入一根含有孕激素的细棒来持续释放药物,从而达到避孕效果。其有效期通常为3-5年。
紧急避孕:在无保护性行为后或避孕失败后采取的补救措施,包括紧急避孕药和紧急避孕环。但这些方法只能在特定时间内使用(要在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五天内,越早避孕效果越好),且不应将服用紧急避孕药作为常规避孕方法。
在避孕的领域中,存在许多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避孕失败,甚至对个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以下是几个关键的避孕误区:
误区一:安全期避孕法绝对安全
错误观念:许多人认为在女性的安全期(即非排卵期)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怀孕。
事实真相:安全期并非绝对安全。女性的月经周期可能因多种因素(如压力、疾病、药物等)而发生变化,导致排卵时间不确定。因此,依赖安全期避孕法存在很高的失败风险。
误区二:体外射精能有效避孕
错误观念:在性交即将结束时将阴茎抽出体外射精,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怀孕。
事实真相:体外射精并非可靠的避孕方法。在性交过程中,男性可能已经排出少量精子,这些精子足以导致怀孕。
误区三:紧急避孕药是万能的
错误观念:将紧急避孕药视为避孕失败的万能补救措施,认为只要事后服用就能避免怀孕。
事实真相:紧急避孕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怀孕的风险,但其效果并非百分之百。此外,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较大,可能导致月经紊乱、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误区四:偶尔一次不避孕无大碍
错误观念: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偶尔一次不采取避孕措施不会怀孕。
事实真相:怀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只需要一次成功的受精就能发生。因此,任何一次无保护的性行为都存在怀孕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生育高峰期的人来说,风险更高。
误区五:长期服用避孕药会损害生育能力
错误观念:认为长期服用避孕药会对女性的生育能力造成永久性损害。
事实真相:现代避孕药在设计和使用上已经非常成熟和安全。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在停药后通常能够迅速恢复生育能力。虽然避孕药可能会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和激素水平,但这些变化在停药后会逐渐恢复正常。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反应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开始使用避孕药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的建议。
避孕是人类基本需求,不仅仅是女性的责任,更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在性行为中,男女双方都应该积极参与避孕措施的讨论和选择,共同承担避孕的责任。倡导科学避孕,避免意外妊娠,减少人工流产对女性身心健康的伤害,可以调节合理生育间隔,选择理想适宜的时机,让所有的生命有备而来。从这个意义而言,避孕是为了更好地生育。倡导科学避孕,让完成生育计划、没有生育意愿的女性不再担心意外怀孕,可以轻松愉快地享受幸福生活。
(网易山西 张丹丹 孙瑶 通讯员 常婧 助编 兰亚丹)